湘師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案1
二、教學重點
人生難免有挫折、挫折的兩重性
三、教學難點
挫折兩重性
四、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師交代比賽的規(guī)則。
播放材料:(1)印度洋大海嘯 (2)9、11事件
(3)考試不及格后 (4)梁鍵的自卑
教師介紹:XX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發(fā)生了近四十年來最強烈的地震,地震引發(fā)了海嘯給沿岸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9.11事件使美國兩座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高的標志性建筑當前已不復存在了,有1000多人在恐怖襲擊中傷亡。
師:以上四幅畫面反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什么?你認為什么是挫折呢?
投影:體驗挫折——挫折難避免
師:老師也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補充挫折和挫折感的含義。
投影:小資料:挫折的含義
學生依次分析播放材料的四幅畫面產(chǎn)生的原因及舉出類似的事例,分析出挫折產(chǎn)生的原因。
學生活動同時投影:四幅畫面
師:通過以上的分析,現(xiàn)在的你對挫折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現(xiàn)有的條件下人們還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也就是說什么難避免?人生難免有挫折,只不過大小、輕重程度不同而已。你有過挫折嗎?
投影:說一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或最近遇到的一次挫折是什么?當時的心情怎樣?(要求學生談真情實感不準虛構)
學生活動:談挫折
師:挫折是生活中的障礙,挫折破壞了我們的心情,你認為有挫折好還是不好?
投影:感悟挫折——挫折的兩重性 挫折利弊大家談
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選2名同學陳述你們的觀點
學生辯論:討論挫折的好壞
師:有挫折到底好不好?
投影:巴爾扎克的名言
學生齊讀巴爾扎克的名言
師:它告訴我們挫折給人帶來的結果完全因什么而異?也就是說人對挫折采取的態(tài)度不同,挫折給人帶來的結果才不同。當我們不幸遇到挫折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學生聽錄音:《胡蘿卜、雞蛋與咖啡豆》
學生活動: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問題。
學生自主選擇并說明理由;其中要求選咖啡豆的同學幫老師說服選擇雞蛋的同學。
教師總結:選擇胡蘿卜說明在挫折面前喪失斗志,放任自流;
選擇雞蛋說明逃避責任,不敢面對;選擇咖啡豆說明戰(zhàn)勝逆境,提升自我。
師:通過大家的選擇,我們知道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有沒有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心和勇氣。想戰(zhàn)勝挫折嗎?
投影:戰(zhàn)勝挫折——積極應對挫折
(1)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取得成功的例子,要求學生簡介事跡。
(2)現(xiàn)實生活:拓展課本林芳的材料解決兩個問題
(3)結合本課所學內(nèi)容,讓學生自創(chuàng)格言感悟人生的成敗得失
總結:人生難免有挫折,但只要勇敢地面對它,積極地戰(zhàn)勝它,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播放動畫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
本課在歌聲中結束。
課后反思:
本課要教給學生的內(nèi)容有三大塊:一、挫折是難免的:二:挫折并不可怕,要有正確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這其中滲透了一種辯證思維;三、學會對待挫折,從而學會看待一切事物;教學中我按照體驗挫折——感悟挫折——戰(zhàn)勝挫折三個層次依次展開教學,開展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大地感觸是我在和學生對話,與課本對話,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理論完全是在我們地互動中不知不覺滲透下去,我不是在灌輸理論,也沒有強迫學生接受我的理論,他們是在平等,民主,寬松和諧地課堂氣氛中盡情地在傾訴,在感悟,教師起到引導與點化的作用;學生自己的個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外國語學校的學生的巨大潛能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挖掘,他們是無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