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師版七年級政治上冊全冊教案1
這節課,我不滿意地地方:(1)印度洋海嘯圖片播放太慢占了不少時間,對圖片的處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地提高。(2)課堂上聯系了一個錯誤的知識點,混淆了鑒真和玄奘,說明業務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提高;(3)結尾處理的有些倉促;(4)理論拓展的不夠深,課堂預設與生成地的東西檔次不是太高;(5)語言不夠利索。總之,經歷這一次磨練和鍛煉,我收獲了很多,更深深感到了不足。
直面挫折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困難和挫折的價值,學會正確面對人生中的艱難困苦。
2、能力:學會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方法,邁向成功。
3、知識:了解挫折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戰勝挫折的方法。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和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
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直面挫折》,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懂得任何人都會遇到挫折,從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挫折為什么是難以避免的”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現在的青少年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而且在家里也是倍受寵愛,因此容易造成青少年一些錯誤的認識:人生的旅途會事事順利,暢行無阻。因此這個問題就顯得很重要,講好這個問題也為后面內容的講解打好了基礎。
而本節的難點是教會學生運用各種應對挫折的方法。僅僅認識到挫折是難以避免的是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在遇到挫折時采取的方法,只有學會運用恰當的方法,在遇到挫折時才不會自暴自棄,才能最后邁向成功。
三、教學方法
1、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教學方法
2、引導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四、教學媒體設計
教學過程以《直面挫折》的課件貫穿,課件由文本、圖片和歌曲組成,采用powerpoint方式放映,具有直觀、具體、可操作性強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投影):
情境體驗:啟發學生思考圖片中的同學都遇到了什么樣的情況,你是否有同樣的經歷。(圖片略)
講授新課:
一、人生難免有挫折(板書)
1、什么是挫折(板書)
(學生根據剛才的圖片談對挫折的理解)
“挫折”一詞,在我國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戰爭中的失利。
挫折指人們在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受到阻礙或中斷的狀況。(板書)
例如農民會遇到自然災害而顆粒無收,工人會因為企業經營困難而下崗,機關干部也會面臨精簡機構而裁員,我們青少年也可能會在學習成績、升學考試、同學關系、身體健康等問題遇到挫折。
2、產生挫折的原因(板書)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分為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和學校因素以及個人因素。
(1)、自然因素(板書)
圖片:洪水、海嘯、地震等。
這些自然災害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可避免的創傷和挫折。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我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是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2)、社會因素(板書)
圖片:9?11事件、巴以沖突
戰爭給人民、社會、國家帶來的危害相當大,因此和平一直是當今世界兩大主旋律之一。親人在戰爭中離去,對生者是精神上的痛苦。平民在戰爭中受傷,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痛苦。還有的人是由于受到政治、宗教等社會因素慘遭迫害。大詩人屈原,受到貴族保守集團的反對,改革終遭失敗,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最后在悲憤憂郁中自投汨羅江而死。哥白尼、布魯諾為堅持真理,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布魯諾被活活燒死。這些都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