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教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看大分母是小分母的倍數,大分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公分母。
二看大分母和小分母是互質數,它們的乘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公分母。
大分母不是小分母的倍數,大分母和小分母也不是互質數,就用短除方法求出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公分母。
根據這三種情況編成兒歌:
通分要找公分母,
一看、二看、三短除,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一看大分母是不是小分母的倍數,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二看大分母和小分母是不是互質數,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三短除,求出最小公倍數,就是它們的公分母。
又如約分,也是先根據實例弄清約分的幾種情況。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4、8,用同樣的方法講清看3想6、9,看5想15的道理。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可以用11約分,我把22、33、44……99起個名字叫“雙雙”,指出碰到“雙雙”想11。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編成順口溜,便于學生約分。
約分要找公約數,
分子、分母看清楚,
先想2、5、3,
特征記心間;
看2想4、8,
看3想6、9,
看5想15,
碰到“雙雙”想11;(注:“雙雙”是指22、33……)
倍數關系最簡單,
較小數為公約數;
末尾有0先劃零,
個數相等要記清;
約分情況比較多,
這里不能一一說,
基本方法掌握好,
特殊情況要靈活。
(四)創設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學習情境,易于學生打開思路,引起聯想,從而主動學習。
如一年級學10的認識,為了滲透基數和序數的概念,我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首先我在黑板上貼出了10種動物,然后說:“森林里的各種動物聽說同學們上學以后進步很大,他們都很高興,特意派代表排著隊來向同學們祝賀,現在請同學們數一數一共來了幾種動物?”學生數后回答:“一共來了10種動物”,我接著說:“請大家再數數小猴排在第幾?”學生數后回答:“小猴排在第10;”這時,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比:“一共有10種動物”,“小猴排在第10”,這兩句話里都有10,意思一樣嗎?通過教師創設的這個情境,學生體會到這兩個“10”的意思不一樣,第一句話里的“10”是動物的總數,第二句話里的“10”是小猴按順序排在第10。這樣,很自然地滲透了基數和序數的概念。
還可以通過畫面創設的情境激發思維,如學完加、減、乘、除簡單應用題之后,進行綜合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幅紅花、黃花圖,讓學生根據畫面創設的情境自編加、減、乘、除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乘、除法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見圖11)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有了畫面,再結合所學的知識,學生都能動腦筋積極編題。同學們編出了以下各題:
1.六一兒童節同學們做了8朵黃花,16朵紅花,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同學們做了24朵花,其中8朵是黃花,剩下的是紅花,紅花有多少朵?
3.同學們做了一些花,每行擺4朵,擺了6行,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4.同學們做了8朵黃花,做的紅花是黃花的2倍,做了多少朵紅花?
5.同學們做了24朵花,每行擺4朵,可以擺幾行?
6.同學們做了24朵花,平均擺成6排,每排擺幾朵?
7.同學們做了8朵黃花,16朵紅花,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幾倍?
8.同學們做了8朵黃花,16朵紅花,黃花比紅花少幾朵?
……
又如一年級小朋友年齡小,識字少,學習應用題有一定困難,為了幫助他們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弄清數量關系,我還畫了學生喜愛的動物園圖,引導學生通過畫面創設的情境,找出圖中的條件,提出不同的問題,編成應用題。(見圖12)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在反饋、校正時,為了增強校正的效果,有時我也創設一個情境,加深校正的印象。如學習被乘數、乘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乘法時,學生總是因為丟“0”而造成錯誤,雖經常加以提醒,但效果不大。后來我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擬人手法進行校正,效果很好。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比較大的“0”,給他添上鼻子、眼睛和嘴巴,編了一個小故事:“‘0’弟弟你為什么哭呀!”“0”弟弟說:“同學們都看不起我,說我表示一個也沒有,常常把我丟掉,其實我的功能是很多的,比如說‘0’占有數位,‘0’在運算中有一定的作用,連偉大的導師恩格斯都給了我很高的評價,說我比其他一切數都有更豐富的內容。可是同學們看不起我,我多傷心呀!”“‘0’弟弟你不要傷心,讓我來問問同學們愿不愿意和你交朋友?”這時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高興地說:“愿意。”我問大家:“你們怎樣和‘0’交朋友呢?”同學們紛紛發言,說:“以后再不丟‘0’了,一定要記住‘0’的各種功能。”接著我出了和“0”有關的計算題,同學們都很細心,作業做得非常好,以后只要提到“0”,同學們都特別感興趣,計算錯誤大大減少。這樣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強了校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