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意義》的教學與反思
一、案例1、創設情景,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首先出示一副自行車和電動門的畫面,教師請學生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生A提問:“為什么自行車車輪胎是圓形的?”生B:“為什么自行車的車梁架是三角形的?”生C:“為什么電動門能來回拉動?”……
然后通過操作,研究三角形的特性⑴提供材料(材料是7根長短不一的學具小棒),小組合作設計一個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框架玩一玩,看你能發現什么?⑵小組匯報發現的情況。生A:“這個四邊形的框架能變形!鄙鶥:“四邊形的框架能變成不同的形狀!鄙鶦:“三角形的怎么拉都拉不動。”……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及時升華:“像三角形這種不變形、不能拉動的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雹钦垖W生說一說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2、動手畫,探討三角形的意義
首先找“三角形的物體”生:“房梁架”、“紅領巾”、“有的橡皮也是三角形的”、“籃球架的底架”“……”
然后通過畫三角形,研究三角形的意義
⑴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指名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由學生找出不足。
⑵我們畫了三角形,你覺得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呢?四人一組討論。
⑶小組匯報,其他組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見。
生A:“有三個角、三條線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生B提出反對的意見:“三條曲線行嗎?”生A接著:“三個角、三條直線連起來的圖形是三角形!鄙鶦又意見:“直線有端點嗎?”生A:“應該是三個角、三條線段連起來的圖形是三角形!
教師及時問:“同學們還有意見嗎?”這時學生沒有了意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
反問:“這是三角形嗎?”這時學生非常疑惑,教師接著讓他們又討論起來,一名學生起來匯報:“由三條線段圍起來的圖形就是三角形!苯處熂皶r升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⑷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字嗎?生指圖說名字,其他生補充。
教師小結:“三角形是由三個頂點、三個角和三條線段組成的。”
二、反思
這堂課基本體現了學生自主研究數學的思想。首先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給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在操作中對三角形的特性增加感性認識,發現特性。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構建知識的能力得以培養。知識的獲得能從感性上升為理性,這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已知,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里自主思考、合作探討,學習新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得以提高。這不正是數學學習的理想境界嗎?
曾幾何時,學生看著黑板上教師繪制的一個三角形,口中念念有詞“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是穩定性”。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思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遵循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越來越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