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1
13、根據(jù)課本提示,探討人類早期文明往往出現(xiàn)在大河流域的原因。鼓勵學生從各方面探尋原因。
(1)大河可以提供人類生存引用的淡水。
(2)人類早期改造自然能力較弱,往往在自然條件好的地區(qū)生存。
(3)大河流域的水、土壤和氣候條件較好,動植物種類豐富,有利于種植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
14、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分組:將學生分成5人小組,每組若干人,注意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每小組可以在伊索寓言、追求科學的聲音、堅持真理的聲音、公民的聲音、運動員的聲音等五個內容中選一個,分組學習,并堅持在組內交流討論,推選兩個同學在班內進行學習成果交流。同時要組織同學就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比。
2、小組學習:
組內將同學平時和課前收集整理的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所見所聞在組內交流,討論決定應該向全班同學交流哪些內容,最后確定一人主講,另一人補充,向全班交流本組學習成果。
3、小組交流:
各小組代表面向全班,將本組學習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其它小組同學進行補充。
4、教師小結:組織同學就各小組同學的學習交流狀況進行平價,同時就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進行補充,要求學生課下進一步收集資料,深入學習。
板書設計:
10、尋訪偉大的古代文明
古埃及 尼羅河
古印度 佛教 棉花
古巴比倫 漢謨拉比法典
古代中國 四大發(fā)明
11、與歷史文化名人對話
教學目標與要求
知道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從中感受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
教學重點:知道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
教學難點:感受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
教學準備:1、教材中提到的音樂家及其相關作品的音像資料等。
2、收集介紹盧浮宮的圖片、音像資料,以及盧浮宮收藏的藝術珍品圖片若干。
3、收集安徒生童話故事集等兒童文學作品的文本和音像資料。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介紹奧地利維也納風景的短片或展示圖片,或用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介紹進入新課。
2、讓學生介紹他所知道的維也納,以及中國音樂家和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的狀況。教師可做適當補充。
3、播放《藍色多瑙河》樂曲片斷,猜一猜這是什么曲子,又是誰譜寫的,隨后,學生或教師講出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故事,感受作曲家癡心創(chuàng)作的精神。
4、請學生講述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故事,說明在音樂家的生涯中有無數(shù)困難需要克服。貝多芬是勇于同命運抗爭的典型代表。他創(chuàng)作《第五交響曲》的故事充分說明了成功需要毅力、不怕挫折的道理,最后播放《第五交響曲》的片段讓學生感受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