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
第一課 可愛的家鄉
教學思路
本主題的學習內容,由“生我養我的地方”、“秀美的山山 水水”、“家鄉的四季”三個小主題組成,讓學生了解家鄉的位置,家鄉的環境,家鄉的氣候,層層深人,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生活的環境,熱愛自己的家鄉。在了解自己家鄉自然環境的同時,滲透著一種思想,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離不開自然。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體驗,使他們逐漸形成這種認識,教師不 要把這種思想告訴學生,要讓他們自己去體會。
學習目標
態度:
感嘆大自然的美麗,贊揚家鄉秀美的山水,熱愛家鄉悠久的歷史,積極參加了解家鄉的各項活動。
能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分析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知識:
看懂簡單的位置圖,認識家鄉環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這些環境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學習準備
老師和學生分別準備中國政區拼圖,課堂教學時使用。
學生收集一些在不同季節里做游戲活動的工具,以便引起他們的美好回憶。并把這些工具展示給大家。
課前收集一些相關圖片、小故事、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宣傳和交流。
教學指導
1.介紹家鄉,展示自己
教材介紹的家鄉,主要以華北平原中的河北省為基本地域,由于編寫教材的局限,不可能全面展示不同的地區。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非常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地形特點和氣候特征。
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召開展示會。座談會,請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特點,在介紹家鄉的同時,也是學生自我的一種展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介紹家鄉時抓住家鄉的特點,比如:地形特點廠氣候特點,有趣的生活趣事,介紹自己體驗比較深的感受,這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流露,一種自豪的表現。在組織這樣的活動時,教師 要提示學生:第一,家鄉的真實情況;第二,抓住重點;第三,層次清楚。
2.收集家鄉的祖國之最
家鄉一定有許許多多排名在前的事物,如風景、物產等。可以引導學生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訪問、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整理家鄉的祖國之最。制作一個表格,將家鄉比較有特點的事物排列出來,然后在課堂上交流,或出版一期專欄或者墻報,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校同學介紹自己家鄉 的祖國之最,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家鄉的偉大,增強學生的家鄉自豪感。
3.小小論證會:作物與季節
活動的目的: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農業生產與季節的關系很大,可以讓學生課前做個小調查,了解自己家鄉不同季節有哪些物產?成熟的大致時間。盡學生所能,能列出多少就列出多少,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和點撥。活動形式可以分成若干組,也可以分成兩個組,就農作物的生產與季節的關系進行論證,各抒 己見,學生的意見能自圓其說即可,不必統一。教師可以作為論證會主席,也可請學生作為論證會主席。
4.我喜歡家鄉的季節
每個人對季節的喜歡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夏天植物茂盛,鳥語花香;有的人喜歡冬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更多的人喜歡春天和秋天,一個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一個是收獲的季節。對不同季節的喜愛是人們的一種偏愛,無可厚非,也是自己情感的一種選擇。在交流活動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自然的理解,身體對季節 的適應程度,讓學生講出喜愛的理由和根據。根據教科書上呈現的詩歌,可以啟發學生自己創作一首贊美家鄉季節的兒歌,從創作中感受家鄉自然環境的美麗,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激發他們熱愛家鄉自然環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