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冀教版)
從內容上看,依然是以家庭為背景,但重點講的是家庭的經濟結構。這點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好理解的,所以教材用大量的圖片。照片、事例、故事,深人淺出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認真地閱讀,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一些相關資料,指導學生學習。
既然是與家庭有關,所以依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學生只有在實際的生活中、自己親身的體驗中,才能理解家庭經濟收人。消費和商業的關系。這種體驗還可以通過每個學生的調查、動手操作、討論交流,達到大家共享。所以,教師要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家庭、請教父母、收集家庭的照片等多種 形式,參與學習,發現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尋求答案。雖然在內容上重點講家庭的日常消費,但是,教師不能忽視其中的多層面的教育,不要只落實到勤儉節約這一點上,例如在家庭消費支出的安排上,我國歷來尊老愛幼,重視教育。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的體驗和事例,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
教材釋義
第25頁是單元導入頁,用三張照片反映了商場、商業街和學生在商店里做調查的情景,體現了本單元的基本內容。
第 26頁的幾幅圖片,概括說明家庭與消費的關系,也是間接說明家庭與商業的關系。此處只是讓學生先大致知道什么是家庭日常消費,后面還會指導學生進行更為詳細的探討。
第 27-28頁,通過四幅照片和三張圖片展示了不同家庭經濟收入的來源。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家庭經濟收人的來源,讓他體驗家庭中的一湯一飯、一針一線來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
第29頁的圖片,通過每月花費明細賬,說明家庭消費所含的內容。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補充。嘗試是讓學生動手繪制一張簡單統計圖表,讓他們了解自己家庭一個月的日常消費。四年級學生可能會感到困難,教師要進行適當輔導。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理財方式,教材用“我家的小賬本”, 引導學生知道家庭的記賬本是合理安排家庭支出的辦法之一。可以結合下圖,讓學生做個調查:自己家是如何做好合理消費的。
第30頁的幾張圖片,通過算算“我” 的學習和生活開支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日常消費,引導學生要注意勤儉節約。
第31頁的圖片,通過讓學生制訂自己零用錢計劃的活動,引導學生把零用錢花在有用的地方,要注意孝敬長輩,有計劃、合理地用好自己的零用錢,學會理財。
第32頁的文章,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集卡現象,讓學生通過閱讀與思考了解哪些消費是有價值的,理解這次班會的意義,學會合理地消費。隨文配有兩幅插圖。
第33頁的圖片,通過對比是經常吃“洋快餐”,還是用這些錢買學習用品,引導學生討論哪個更有意義和價值。
教學指導
1.家庭經濟收人的來源
什么是家庭經濟收人的來源,學生不容易從字面上理解,教材采用了直觀的圖片和照片來提示,如城市的工薪家庭、個體勞動者、農村的農戶,來說明不同家庭經濟收人來源的情況。教材呈現的是典型家庭的事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人,學生家庭經濟收人的來源會出現多樣化。復雜化,教師要有一定的認識基 礎,有的學生可能說不出家長的工作性質或家庭經濟收人的來源,例如城市的自由職業者。失業人員等。鑒于孩子的接受能力,教師不要過多分析,只需要說明是靠父母的勞動所得就可以了。父母下崗的學生,他們往往不愿多說,或閃爍其詞,教師要淡化處理,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