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冀教版)
老師:我們居住的周圍,環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去調查一下吧!然后寫個調查報告。向環保局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議好嗎?
學生:(略)
。ɡ蠋熥詈媒M織學生、指導學生去做環境調查。也可通過其他形式給自己的家鄉做出自己的貢獻,如舉辦“家鄉成就展”;我為家鄉交通、住房、生產等方面,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等。)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家鄉的變化,培養了學生與同學合作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及技巧,激發了學生為家鄉做貢獻的愿望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第四課 我為家鄉做貢獻
學習目標
態度: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能力:
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查找資料的能力,利用不同的方法學會初步進行研究的能力。
知識:
了解家鄉環境保護方面的一些內容。問題和采取的措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學習準備
1.收集家鄉環境污染的資料,并做分析。
2.有條件的學校到當地的環保部門做調查,收集詳細的數據。
3.實驗用材料,植物、水等。
4.查閱資料,空氣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等。
教學指導
1.我是家鄉的宣傳員
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能收集到的資料,利用班會、校會、廣播等形式向全班或全校同學進行宣傳,使更多的同學了解你的家鄉,認識你的家鄉。
2.舉辦“家鄉成就展”
把收集來的有關家鄉建設成就的圖片,辦一期“家鄉成就展”?梢栽谌8靼嘌不卣钩觯颜褂[送到自己所在的居委會或村委會。
3.我為家鄉提建議
對家鄉的交通、住房、生產等多方面可以提出我們的設想和建議,請班委會的幾個同學將大家的設想和建議整理好之后,送到居委會或村委會,供居委會和村委會的領導參考。
4.參加服務性勞動
為家鄉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做點力所能及的、服務性的工作。
5.討論會:治理污染
有這樣一個情境,請學生討論:
一場暴雨沖垮了家鄉某村魚塘附近的一條水渠,水渠里的水流進了魚塘,養魚專業戶張老漢趕緊把魚塘附近的水渠堵住。第二天,魚塘里白花花地泛起一片死魚。張老漢以為水中缺氧,趕著緊打開供氧的機器,結果無效,魚全部死光了。于是,張老漢到法院狀告附近一座小型化工廠,聲稱化工廠的污水毒死了他魚塘 里的魚;S的領導否認說,化工廠的污水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上,并沒有流進張老漢魚塘附近的那條水渠里。
6.學生設計活動:歡迎到我的家鄉來做客
目的是培養學生設計活動的能力,抓住家鄉的主要特點,比較合理地設計出活動的形式、范圍、內容等?山ㄗh學生參考以下內容
走進農家新居,了解家鄉的住宅變化;品嘗農家飯,看看家鄉人民飯桌上的變化; 觀光家鄉的自然風光,認識家鄉的自然美;
了解家鄉的歷史古跡和歷史人物; 吃特產,感受家鄉的名貴特產;做一些簡單的農業勞動,親身感受勞動的樂趣。
總之,活動應該是多樣的,學生自愿參加某種形式的活動,自發、自覺、自愿,最終達到熱愛家鄉。服務家鄉的目的。
第一課 家庭的日常消費
教學思路
本主題圍繞家庭的日常消費,從家庭不同的經濟收人來源、日常消費支出、合理消費幾個方面展開。這部分內容既相對獨立,又與后面的學習內容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其中滲透著家庭與消費的關系、消費與商業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