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二單元)
《歡迎來我家》就是班杜拉的品德形成理論作為依據而設計的。
一、在實踐過程中注意榜樣行為的重要特征,加以正確知覺與選擇。
作為導行為主的課文,我們注意選擇了從正面引導,讓學生有先入為主的正確的知覺記憶。比如引言:我們每個同學無論我們的家是大房子也好,是小房子也好,因為那里充滿了我們美好的生活片段,它們都是可愛的,不能替代的,是不是?這樣的設計以避免產生房子的攀比心理,而強調“家”的獨特性。在家里充滿了溫情的場景,溫馨的故事。在學習如何待客的禮節上有正確細致地動作指導,讓學生有了模仿的范本,有如在刻版一般,將正確的東西細細刻入。
二、保持過程:把榜樣的示范行為象征化,以映象或言語符號的形式保存在記憶中。
兒童的學習除了形象記憶外,如果沒有象征化的記憶也是不長久的。因此,在榜樣示范后,將這些禮儀編成瑯瑯上口的兒歌,讓學生愿意念讀,方便記憶,有助于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教案設計中我們自行編了接待客人禮儀歌,邊打著拍子,邊記憶。把榜樣的示范行為象征化,以映象或言語符號的形式保存在記憶中。
三、運動再現過程:把象征性表象轉化為行為的過程
僅僅記憶,畢竟是口頭上的習慣而已只有將它灌注到我們的日常行為中去才是有效的。在課堂短暫的時間里更加要把握住有限的時間進行把象征化表象轉化為行為。在課堂設計中,我們進行情景創設,收集了我們可能會碰上的情況,請學生討論如何解決,更是增強了導行的現實意義。
在課堂上還增加了各國各時代接待客人的小故事或禮節故事,從喜聞樂見的故事中讓學生再次明白,從古到今人們的待客禮儀雖各有不同,但都是體現了人們對客人的尊重和友好。讓學生的認識有所提升,明白待客禮儀的意義所在,更能發自內心去接受、去學著做。 課 題:歡迎來我家學 校: 設計者: 教學目的:
1.學會待客的禮節。
2.知道家的地理位置和家里的布局,認識家周圍的環境,增進對家的情感。教學重點:能了解家的地理位置和家周圍的環境,學會待客和做客的禮節。教學難點:能向同學介紹自己家的大致路線。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制作從學校到老師家的路線圖。
2.調查學生的做主人的困惑,制作出問題思考課件學生準備:1.畫好自己家里你最喜歡的房間或照片,下面要附帶寫清楚家庭的詳細地址和郵編等(參見書本)
2.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線圖,可以描繪或拍下周圍的標志性建筑,考察能到達家里的公交車。設計成路線圖并加上一些重要的信息(能幫助同學順利找到你家的信息)。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教學點評第一課時
一、我家真美好
1.引言:我們每個同學無論我們的家是大房子也好,是小房子也好,因為那里充滿了我們美好的生活片段,它們都是可愛的,不能替代的,是不是?現在,你們已經準備好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家了嗎?
2.學生向同學出示自己準備好的房間圖,介紹可以從自己認為最得意的布置;對你們家人來說最能引起回憶或感到舒適的地方等等方面來說。(用展示臺)
二、歡迎來我家
1.我們同學三年可以說得上是老朋友了,朋友交往,上家里做做客也是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