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二單元)
一、重溫家庭關系,引起回憶。
1、出示點擊一棵巨大的家庭樹。師:還記得這課神奇的樹嗎?在這棵樹上有我們許多的親戚朋友呢!
2、你能來展示一下你的家庭樹,向我們介紹下你家人嗎?
二、介紹家庭,了解特征。
1、上節課,我們通過畫自己的家庭樹理清了親戚之間的關系,這節課,我們再來聊聊我們的這些親戚吧!
在這么多的家庭成員中,你最熟悉的一定是你們的爸爸媽媽了,那你能看著他們的照片來說說他們的容貌特征、性格特征、還有你最想對他們說的話嗎?
出示:爸爸的容貌特征:
性格特征: 爸爸,我想對您說:
媽媽的容貌特征:
性格特征: 媽媽,我想對您說:
(1)自己先在書本上填一填
(2)交流匯報
2、在其他的家庭樹成員中,你最喜歡誰,最敬佩誰,或者和誰最好,也來試著寫寫他吧
(1)學生自己填
(2)交流匯報(學生在說到性格或者容貌很特別的時候,可以問問他為什么這么說,引導學生回憶和親戚在一起的情景和趣事。)
3、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想長輩們一定都很疼愛你,你也給家人帶來了很多的快樂。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中,你們一定很幸福。
4、總結。 《我家的故事》設計說明 課 題:我家的故事教學目的:
1、 體會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對家人多一份理解,更愛自己的家,能主動付出愛。2、 學習用新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與事,更深刻地理解家庭生活的意義。3、 學習去探究、記錄、講述家人和家庭的故事。教學時間:兩課時教材分析:
這一課在課本中的編排順序是這樣的:
第一部分就是讓孩子去了解親屬的過去,打聽他們的情況和操心的事,選擇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第二部分出示了一張爺爺的照片和一篇學生作文。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引導學生尋找講家庭故事的線索。爺爺是這輛大巴的司機,他開著這輛車幾十年了,勤勤懇懇作好了本職工作,受到大家的尊重。
第三部分是了解父母的職業、職業特點,因職業形成的生活習慣等。
第四部分提示講家庭故事的線索,老照片、奶奶的首飾、我的經歷等,再讓學生填寫。
第五部分是:先說說家人是怎樣給自己過生日的,體會家人對自己的關愛。然后談談自己是怎樣祝賀家人的生日的,讓孩子比較。最后寫寫自己記得的家人的生日,給自己寫評語。
教學重點:
1、 體會家人對自己的愛,學習表達自己的愛。
2、 了解、講述家人的故事。
教學難點:
1、 體會家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們的煩心事,內心有所觸動,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與事,更深刻地理解家庭生活的意義。
2、勇于、善于時常表達自己的愛。
設計意圖:
一、 努力使學習過程充分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現代價值取向。
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即以“學會做人”為核心,發展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使自身的發展有助于社會的進步。
本課以體會家人的關愛,理解家庭生活的意義,勇于付出愛為目的,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著重幫助學生感受家人生活的不易,親人對自己無私的付出,自己在家庭中付出愛,讓家庭更加和諧的重要意義。如此,學生經歷了豐富的內心情感體驗,主體人格得到發展,自己的學習方向也更為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