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禮遠足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匯報課設計
四、感恩教育的實施策略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質和責任,進而外顯為感恩的行為。
1.從認知層面點撥學生識恩、知恩。道德認知是對外部規則的建構,感恩意識前提是要讓學生了解“恩”,體會“恩”,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賜予、社會的氛圍、祖國的培養;小而言之,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大眾朋友的幫助和付出,點點滴滴都是好無功利的給予。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踏訪遺跡、查閱資料、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點撥學生知恩,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和感動。
2 .從情感層面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情感使人的道德認識處于動力狀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統一。”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案惺芩硕骰莺陀髨蠖魇且粋人道德行為發生的重要情感基礎”,可以通過開展發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講、寫感恩家書、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動,引發學生的認同共鳴,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感。培養學生樹立感恩意識,從個人而言,會使其心胸恬淡,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從社會而言,會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
3.從實踐層面引導學生感恩于行。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要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不能越過社會道德和法律許可的范圍。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王陽明曾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具體可以設計“與父母談一次心”、“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等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為自然之舉。
五、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
1、 師講述身邊的故事
2、 學生發言
(二)學生活動
第一環節——學生展示
(一)配樂詩朗誦——《學會感恩》
學會//感恩——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學會//感恩——感激//我們的//老師,因為老師//豐富了//我們//知識的//營養……
(二)學生展示照片及自制作品
這些照片是學生們拍的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手工作品都是學生在課余時間用心制作的……這其中蘊涵了學生們對父母、對師長、對友人、對大自然和社會深深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三)獻給母親的歌《母親》
歌聲唱出了孩子們對母親的愛與理解。
(四)播放對家長的采訪影像,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殷殷期望。
(五)介紹博客,歡迎大家參與
“博客”是成人禮遠足活動學生課下制作的,里面有學生寫的成人禮感受,有交流留言,有照片,錄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