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思品上冊教案1
2.閱讀與練習。教師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8頁的課文,并強調,公元紀年就是準確表達歷史時間的一種方法。讓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第8頁的其余文字,并告訴學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國家可能有自己表達歷史時間的獨特方式,就像我們中國有秦、漢、唐、宋,但是其他國家的人要明白就會比較困難。而公元紀年是通用的,用它來表示歷史時間,大家都可以明白。比如上面提到的問題,可以告訴非洲或者歐洲的小學生,李白是生活在公元7世紀的人,秦朝在公元前221―前206年之間,對方就會明白了。
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做一些練習,如中國共產黨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國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現在是哪個世紀、同學們出生在哪個世紀等。
3.探究討論。教師引導:“歷史能夠告訴我們從前的事情,那么它是不是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吧。”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閱讀教科書第9頁小女孩的話和關于風箏歷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師可以找幾個學生向全班談一談自己讀完這段文字的想法。 教師根據自己在課前所做的準備,采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做例子,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歷史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自己與歷史的聯系。
教師讓學生從教科書上風箏的故事、教師所講的例子入手,談一談自己想到的歷史、自己與歷史的聯系。
4.教師緊緊圍繞本課題“與歷史為伴”進行總結:“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事物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歷史,比如我們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我們的國家、我們所在的家庭,以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歷史,歷史和我們的生活相依相伴,它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家庭作業〗
通過各種方式對造紙術進行了解。
4傳遞文明的紙
〖教學目標〗
1.知道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
2.通過討論、探究、體驗紙的發明和制作過程,并通過與紙發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書寫材料的對比,感悟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偉大的創造。
3.了解紙的作用,特別是紙的傳播對世界的影響,認識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
4.學習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準備〗
1.學生體驗活動時所需的各種材料,如木版、小塊的布和綢緞、泥板、皮革、石板等。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準備制紙的原料及用具。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請學生再一次欣賞教科書第2頁的圖畫,并引導他們:“你們還記得嗎,這幾個小朋友手里舉著的是什么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國的漢字。)這些文字又是寫在什么材料上的呢?(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貝多羅樹葉上,中國的漢字―――在紙上。)
這幅畫的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學已經猜到了,是想告訴我們,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明了造紙術。”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10頁的課文。
2.體驗活動。“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活動,老師準備了一些材料,每個同學選擇其中的一種,在上面或寫字或畫簡單的圖畫,然后與自己平時用紙寫字和畫畫的體驗進行比較,完成教科書第10頁下面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