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思品上冊教案1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處?(可以反復使用多次,也就是說,可以印刷許多份同樣內容的書籍。)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點?(制版費力費時,每一塊版只能印同樣的內容。)
3.閱讀與討論。“雕版印刷是一個偉大的創造,一塊版刻好后,幾百、幾千、幾萬份同樣的作品就印出來了。這比手抄筆錄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學們討論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費時費力,有時一本書一刻就是幾年;如果刻錯一筆,整版就要報廢。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又一項偉大發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個偉大飛躍。它的發明人就是北宋時期的畢。”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15頁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與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優越性是什么”的問題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說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膠泥制成的。把規格相同的長方體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燒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時在鐵板上鋪上松香,按需要將一個個活字碼好,用火加熱,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卻后,一個個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了。印刷時在版上鋪好紙,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內容時,可以將松香加熱燒化,把字揀出來重新排版。活字可分離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紙的發明一樣,印刷術的發明大大加速了人類前進的腳步,所以被稱為‘文明之母’。”
4.體驗活動。各小組從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選一種印刷方式,體驗不同的效果。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分配給每個小組,布置或者讓學生自己選擇要印刷的文字。
在體驗雕版印刷過程中,學生可用準備好的曲別針或鑰匙在長條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他的學生可以幫助涂印油,鋪紙,印刷。
在體驗活字印刷過程中,學生可把3厘米見方的肥皂塊當作活字,分別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鋪紙,印刷。
5.全班交流。每個小組展示自己小組的印刷成果。
6.教師總結。“我國北宋時期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印刷史上的一場革命,它很快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于世界文明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國人民以其天才與勤奮為世界科學與文明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在我國的歷史書上,對這一技術的發明者―――布衣畢,只有簡單的記載(在史書《夢溪筆談》中只有72個字的記載),但世界發明史上卻永遠不會忘記他的名字。”
〖家庭作業〗
完成教科書第15頁的“我的體會”。
6溝通全世界的指南針
〖教學目標〗
1.知道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是中華民族對于世界文明發展的杰出貢獻。
2.初步掌握閱讀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進一步萌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師生搜集有關指南針的資料(圖片和文字)。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提問:“你所見過的指南針是什么樣子的?”請幾個學生發言。
2.閱讀與討論:指南針發明的根源應從何說起呢?請學生欣賞和閱讀教科書第16頁司南的照片及文字,并朗讀其右側的課文。
教師講解:“在很早以前,古人在尋找鐵礦時,發現了磁石的吸鐵性。”教師朗讀:“石,鐵之母也。以有磁石,故能引起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并提問學生,這段文字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古人把磁石的吸鐵性比喻為母子之情,故稱磁石。)為什么會有南北之極性呢?(磁石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靜止時大致指向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