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思品上冊教案1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它大約出現在我國的戰國時期。最初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樣子像一只勺子,圓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盤’上自由旋轉,待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這種形狀奇特的裝置被稱做‘司南’。勺子的形狀代表大熊星座。眾所周知,大熊星座左側的兩顆星與北極星構成一條直線,勺的位置可以清楚地指示出南和北。北宋時期,將磁針和方位盤連成一體,制成了羅盤。羅盤的出現,是指南針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只要一看磁針在方位盤上的位置,就能確定出方位來。航海者們就是依靠羅盤在海上辨別方向的。”
3.小組探究。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教科書第16頁豆博士的話,算一算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大約比歐洲早了多少年。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據史書記載,在我國的戰國時期就已經提到指南針了,而戰國時期的結束時間是公元前221年。請學生討論:“為什么說鄭和下西洋走向世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達爾文環球考察,都離不開小小的指南針?”
4.全班交流。各個小組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
5.教師總結。教師應向學生強調:“指南針雖小,但它的歷史功績卻是不可估量的。我們雖然不知道是誰發明了指南針,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7火藥加快了人類前進的腳步
〖教學目標〗
1.知道火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
2.理解火藥的發明加快了人類前進的腳步,同時了解火藥也增加了戰爭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學與迷信的復雜關系。
4.進一步認識四大發明的偉大,萌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古代火箭圖和現代火箭圖。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提問:“提起火藥,誰都知道它的厲害,不過,你們知道火藥是怎樣發明出來的嗎?”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17頁的課文,并觀察煉丹爆炸圖。
2.講解與討論。教師講解:“火藥是古代煉丹師偶然發現的。本來煉丹師是為了求得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卻意外地煉出了能夠置人于死地的火藥。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科學與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結合在一起的,火藥的最初發明就是這樣的。當硫磺、硝石、木炭這三樣東西混合在一起,達到一定的比例時加熱,極容易著火甚至發生爆炸。說不定還有一些煉丹師曾為此喪生呢!雖說他無意為科學獻身,但科學史上卻永遠不會忘記是煉丹師發明的火藥。但是僅僅靠偶然發生的事故是不能產生真正的發明的,人們在煉丹爐經常發生的爆炸事故中,經過反復摸索、嘗試,才最終有了火藥的發明。”
3.閱讀與討論。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17頁下方的圖(它們分別是古代不同時期的火箭),然后請學生想像一下,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樣發揮火藥的威力的?
請學生閱讀和欣賞關于萬戶的文字和圖畫,閱讀和欣賞教科書第18頁關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師強調:“當你們為宇宙飛船遨游太空而贊嘆的時候,應當記得像萬戶這樣偉大的先行者,更應當記得發明火箭的是我們的祖先。現代火箭是高科技的產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進步了多少倍,但它們在原理上卻是相同的。”教師還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如關于前蘇聯第一次進入太空、美國宇航員登月等,不必詳細,但應當簡單予以說明,以開拓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