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
1、師:這幾天,同學們圍繞著“為我們生活服務的人”這個主題,訪問了許多人,收集了許多資料,各小組調查了有關那些職業的人呢?(清潔工、醫生、教師、交警)在調查訪問的過程中,同學們的收獲一定不少吧。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收獲。
(課前有了教師有目的指導和學生的參與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組進行匯報交流。)
2、提出匯報要求
3、各小組逐一匯報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力求改變過去我講你聽的方式,通過形式多樣的匯報活動,調動學
生已有的經驗與體驗,引發學生的共鳴,感受到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艱辛,由衷產生對他們的感謝與尊敬。今天的課堂,學生應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正是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教師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并把自己作為課程資源,與孩子們一同學習、一同體驗、一同探討。)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調查、采訪、上網、查閱資料、交流等,感受到我們的
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為我們服務的人們,正是由于他們的無私的奉獻,今天我們才能生活得這么幸福、快樂,因此我們也借這新春之際,向各行各業的人們說聲新年快樂!
五、教學評析:
【教材分析】《為我們生活而服務的人》選自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主題二。通過對自己生活周圍各種職業和勞動者的觀察,懂得他們的勞動與自己生活關系,進而學會尊重人、尊重人的勞動。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們確定了《為我們生活而服務的人》整個活動過程分為課前調查體驗、感悟和課內匯報、交流、學習,并在活動中進行升華兩部分,本課展示的是第二部分。
【設計理念】《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課程要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因此,我們認為要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這樣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
【活動設計】我們把整個活動過程分為三個版塊:一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學生的生活環境為切入點,通過美麗的畫面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正是由于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的服務,才給大家帶來了幸福的生活,將學習內容和生活環境融為一體,以增強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親近感。二是通過開放式的活動形式,讓學生進行分組以形式多樣的匯報活動開展,旨在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活動之中,并在活動中進行體驗、感悟、分享、升華,老師在活動中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身份參與活動之中,這樣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三是活動之后的總結,讓學生通過活動后感受到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艱辛,由衷產生對他們感謝與尊敬的情感。
【達成目標】我覺得王老師在執的《為我們生活而服務的人》這節課,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源于兒童的生活,回歸兒童的生活。具體做法是分組了解了清潔工、教師、交警、醫生,這些行業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這樣教材選用上增強了與學生的親近感,讓學生通過調查、采訪、上網、查閱資料等體驗、感悟到自己的學習、生活離不開這些人的服務,知道了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應該感謝他們為我們生活提供的便利,從而懂得去尊敬他們和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真正做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所說的“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使兒童現實生活的德育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