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說課稿
2.認識成直角照鏡子。
伴隨著動聽的音樂,課件出示幾幅美麗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再思考(1)這是鏡面對稱現象嗎?(2)它同面對面照鏡子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學生很聰明,自覺地把圖片和圖片加以對照,比較。從而得出了直角照鏡子的特點:物與像的指向一致,左右相反,底部相連,物與像完全倒過來。為了讓學生有更直接的體驗,我讓學生拿出小鏡子去照一照數學書封面對所得的結論進行驗證。使學生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的特點。
一組具有明顯鏡面對稱現象的景物照片,使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神韻時,進一步認識鏡面對稱的性質,同時也能主動發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驗數學的魅力。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的教學,學生對鏡面對稱從表到里有了初步認識。但是我們學習知識的真正目的是實踐應用。在這里設置一組練習:猜一猜:哪個是你在鏡中看到的樣子;寫一寫:看鏡子寫出數和文字。認一認:根據鏡中的鐘面說出實際的時間……
游戲活動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通過游戲,鞏固了鏡面對稱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做”中思。
(四).提出要求,拓展延伸
課的最后,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留心生活中的鏡面對稱現象,看一看,想一想,你還有什么發現和問題,把它們寫在數學日記上,告訴大家。
一節課,并不能完全解決孩子心中的所有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鼓勵他們繼續探索,培養問題意識,將探究學習潛移默化的進行到底。
四.教有所得說反思
1.注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本課教學一開始就注意讓知識從生活中來,調動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引發矛盾沖突——探索知識(感受數學的樂趣!)——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真有用!)
2.數學思想方法的獲得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親歷體驗中。
本課突出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做中學”。學生通過觀察,小組探究,在反復的親自試驗中感悟知識的產生。真正達到了:在做中學,使學生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在做中學,動作邏輯內化為心理的邏輯,促進技能的生成;在做中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課堂上教師只是以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
老師們,課堂何嘗不是一面鏡子呢?它反應出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落實,就讓我們把課堂還給孩子們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當我們面對那一份份童真的時候,請放開所有的牽絆,你會發現一串串更深、更遠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