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對稱》教學設計
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p69例3、做一做和p71的練習4、5、思考題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學生活動,體會和感知鏡面對稱的特點;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教學重點:鏡面對稱中兩邊圖形的關系
教學難點:鏡面對稱中左右方向相反
學情分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軸對稱圖形有了認識,知道對稱圖形的特征,另外學生在生活中對鏡面對稱有很多了解,這節課就是在這些基礎,進一步讓學生了解和體會鏡面對稱特征。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聽老師的口令,學生做動作,先做正確的動作,再做反向的動作
(目的:激起學生的興趣,也為后面讓學生體會左右方向相反作準備)
二、故事設疑,初步感知鏡面對稱
講《猴子水中撈月》的故事。
你們猜一猜,小猴子能摘到月亮嗎?
為什么?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學生可能答:是影子,是水中的像),
(目的:調動學生的思維,由此讓學生感知鏡面對稱中的“物體能夠在水面形成倒影”)
三、介紹鏡子的發展史
人比猴子聰明,由水面能成像而發明了鏡子
(目的:讓學生了解一些歷史,激發學生的未知欲)
四、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構建知識
大家經常照鏡子,你有什么發現呢?
(學生可能回答:一模一樣,大小相同等)
是不是這樣呢?
老師示范,并調動學生的已有的舊知形成鏡面對稱的映像
那還有什么奧秘呢?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小鏡子照一照,并可以做一些動作,看你發現了什么,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小組活動,然后小組匯報活動情況
(目的:通過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知鏡面對稱中前后、上下的關系)
(在這次活動中可能有學生會發現一些規律,也有可能說不到位)
師生游戲:請一位學生上臺,師生配合扮演人和鏡子中的像,通過一些動作游戲讓學生感知前后、上下是相同的。
學生游戲:分兩人小組活動做游戲。
(目的:通過學生自己活動,進一步體會物和鏡子中的像的前后、上下是相同的,并總結板書出來)
在此活動中,可能有的學生發現了左右的問題,如果有就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然后通過后面的活動再次體會;如果沒有,就直接開展下面的活動。
學生活動:請一組同學上臺表演,老師說動作學生。
(目的:讓學生產生左右方向的矛盾,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和體會物和鏡子中的像左右是相反的,總結并板書)
五、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師生共同完成p71面的第五題和思考題
在完成思考題時,老師可以采取一些直觀的手段,強調運用全面得到的結論
六、拓展思維
請學生課后通過觀察,找一找湖面對稱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