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請客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6×4=24 四六二十四
7×4=28 四七二十八
8×4=32 四八三十二
9×4=36 四九三十六
《小熊請客》教學反思
執教者:姚月理
《小熊請客》選自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的第六課時——4的乘法口訣。它是在學生學習了5、2、3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這里用“小熊串紅果串請客”這一情境入手,引導學生在解決“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的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糖葫蘆的串數與所需的紅果個數的對應關系,并把得到的結果填入表格內,親身經歷用4連加的過程,為編制4的乘法口訣做鋪墊。然后通過“填一填”的活動,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編制口訣經驗,編出4的乘法口訣,最后教材安排了“說一說”、“練一練”等環節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口訣。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及學生特點,在設計本課時,我試圖達到以下方面:
1、由于純粹的知識傳授不利于激發低年級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創設的情境——小熊請客,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并以此貫穿于課堂始終,從而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即在小熊請客的各個環節中輕松地學習“4的乘法口訣”,力求體現“在快樂中學數學,學快樂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
2、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需要不斷地給予強化。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機械識記占優勢,因此在反饋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使用多種形式的口算訓練,比如小組“對口令”形式,出示口算卡片等,促使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加強對口訣的理解,從而熟記乘法口訣。
3、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地呈現各個教學環節,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有利于他們較好地掌握新知。
本節課的設計優點在于我用故事貫穿整堂課,調動了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練習鞏固環節,我重點設計操練幾句比較難的口訣,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將數學緊密聯系生活,從請客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課并最終以“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來編一編兒歌”結束本節課,回歸到生活中。
但上完本節課后,我發現以下幾處地方處理不妥,有待改進:
1、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過短,有的環節時間過短,比如讓學生說說“9串需要多少個紅果”時,我急于過渡到下一內容,就沒讓學生充分地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2、在編制口訣時,可讓學生聯系舊知來學習,效果更好,比如得數是4的口訣,學過的有“二二得四”;得數是12的有“二六十二”……幾句難記的口訣,應該多讓學生交流他們記憶的好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新知。
3、讓學生自主探究編制口訣時,缺乏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沒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如我讓學生自己編口訣后,可讓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并改正錯誤,效果會更好,學生才會更主動地去訂正錯誤,記住正確的。
4、在問題的反饋上,大部分采取全班回答的形式,極少指名學生回答,忽略了學生差異,沒照顧到“反應慢”的學生。
總的來說,還不能根據學生的課堂實際來授課,無法充分利用課堂上生成性的東西,總是引導學生走向我預設的軌道上來,靈活性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