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6個小點,把它記下來!(板:……1(枝)。)(3)認識余數。在除法算式中,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稱為什么呢?1呢?請同學們看書自學。反饋交流,師板書:余數。帶領同學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4)觀察比較10÷5=2和10÷3=3……1這兩道算式,師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4.試一試。你能把表(2)中分鉛筆有剩余的其他情況,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說說這兩道算式中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解決問題:豆豆一組有3人,那么他會選用哪一種分鉛筆的方法呢?(每人3枝,還剩1枝。)5.概括提煉: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三、應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題(1)。(1)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2)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2.“想想做做”第1題(2)。(1)看圖獨立完成。(2)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3)觀察比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之處?(第(1)題是每幾個一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幾份,兩題都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就可以寫成有余數的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2題。(1)出示第2題圖。(2)提問: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3)獨立完成下面兩道題的填空。(4)集體交流討論:比一比兩小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想想做做”第3題。先把題目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四、總結揭題1.這節課學會了什么?(板:有余數的除法。)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的除法說一說,說給父母聽。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表格以及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