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通用13篇)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1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龍沙小學 崔玉秋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一、復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20 40+2 50+30 50+3
2.比較以上兩組式題的不同點。
二、新授
1.課件演示第61頁例1情景圖。顯示一包數學書35本,一包語文書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數學書,另有8本語文書。(畫外音:老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說說可以提出哪些加法問題。如:a.數學書有多少本?b.語文書有多少本?c.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d.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3.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a.學生獨立從畫面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每組分別列出一個問題的算式。
◆35+3◆30+8◆35+30◆8+3
b.哪幾個算式的計算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c.35+3、35+30得多少?先獨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d.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計算方法。
請各小組派代表介紹本組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發言,屏幕上出現各種計算方法。
計算35+3 利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擺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計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計算35+30
教師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不同算法有較充分的估計。
利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擺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30+30=60,再計算60+5=65。
(課件演示配有擺小棒的動作和口述計算方法的聲音)
e.小組討論:以上兩題的不同計算方法哪一種比較方便?
f.根據多數學生的意見,板書計算過程。如:
35 + 3=□ 35 + 30=□
└───┘ └───┘ □ □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4.嘗試練習。
40+17= 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在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策略評價意識。
5.完成課本第61頁“做一做”。
a.引導學生按上下兩題一組獨立進行計算。
b.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一第1、2題。
a.學生獨立完成。
b.挑選若干題要求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2.練習十一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計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四、小結
1.小朋友,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2.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較以上兩組算式的不同點。
二、新授:
1、出示掛圖,教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從圖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板書:35+3 30+8 35+30 8+3
請你找一找,哪幾個算式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種計算方法:
用小棒擺:先擺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計算35+30 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的30+30=60,再計算60+5
4、你覺得上面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三、練習:40+17= 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完成課本第61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3
教學內容:(P61例1和練習十一 1~4T)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捆扎好的練習本,磁性教具。
教學過程 :
一、舊知復習,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29是有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學校新到了一批書,老師打算發給同學們,我們班有 個同學,我們先算算有多少本書,看夠不夠發給同學們。
1、觀察,課件出示主題圖
要求: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你知道它們有多少嗎?一捆有多少本?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
2、小組討論:
看圖提出問題,誰能提出不同的問題?怎么能算出來?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數學書,你能怎樣算?
想一想,你是怎樣列式的?用小棒擺一擺,你是怎么算的?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們班領了多少本書,你能算出來嗎?請看圖,我們領了多少本?一包語文書和一包數學書有多少本?
5、全班反饋:A動手操作,理解口算辦法。
B總結算法,計算時要注意計算的單位,個位上的數要加在個位上。整十數要加在十位上。
6、比較算法,加深理解
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個算式,
這2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組說,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促進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
2、P63的練習十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1)獨立計算后集體訂正。
(2)指名說53+4 和20+67是怎么計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組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圖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說出來嗎?
(2)你根據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嗎?
(3)說出結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課總結
五、作業 設計
P63的4題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4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題目,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幾道題先算幾加幾?哪幾道題先算幾十加幾十?
二、新課:
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和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1、出示聯歡會掛圖。班上開聯歡會,小紅和小明為同學們送來了純凈水,他們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夠嗎?
先讓學生根據觀察估計一下,夠 不夠每人一瓶,再指出:具體算出有多少瓶純凈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夠不夠。明確要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2、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1)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組用小棒擺一擺,討論怎樣計算
(3)請小組的代表介紹本組的計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練習:出示“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計算的。
4、小結:根據學生發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進行兩面三刀位數加一位數時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和數和原來的整十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湊成整十數,再加余下的數。
三、練習:
1、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發現: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課時
四、教學過程
1、舊知復習,引入新知。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9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學校新到了一批書,老師打算發給同學們,我們班有個同學,我們先算算有多少本書,看夠不夠發給同學們。
1、觀察,課件出示主題圖
要求: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你知道它們有多少嗎?一捆有多少本?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
2、小組討論:看圖提出問題,誰能提出不同的問題?怎么能算出來?
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數學書,你能怎樣算?想一想,你是怎樣列式的?用小棒擺一擺,你是怎么算的?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們班領了多少本書,你能算出來嗎?請看圖,我們領了多少本?一包語文書和一包數學書有多少本?
5、全班反饋:A動手操作,理解口算辦法。總結算法,計算時要注意計算的單位,個位上的數要加在個位上。整十數要加在十位上。
6、比較算法,加深理解,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個算式,這2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組說,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鞏固練習,促進理解
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
七、作業
P64的2題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1頁。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第61頁例1情境圖)、小棒若干。
教學設計
復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幾十與加幾的區別,激活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促進學習遷移。]
2.比較以上兩組式題的不同點。
新授
1.課件演示第61頁例1情境圖。顯示一包數學書35本,一包括文書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數學書,另有8本語文書。畫外音:老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弄清圖意,說說可以提出哪些加法問題。如
a.數學書有多少本?
b.語文書有多少本?
c.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3.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a.學生獨立從畫面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線組分別列出一個問題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幾個算式的計算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有些問題可能與本課無關。為了節省時間,讓每組各列出一個問題的算式,然后集體識別其中已學過的計算,口算出得數。從而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兩道式題上來。]
c.35+3、35+30得多少?先獨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d.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計算方法。
請各小組派代表介紹本組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發言,屏幕上出現各種計算方法。
計算35+3
利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擺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計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觀的,可以擺小棒;無須借助直觀的,就在頭腦里思考。其實質是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
計算35+30
利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擺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30+30=60,再計算60+5=65。
(課件演示配有擺小棒的動作和口述計算方法的聲音。)
[教師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不同算法有較充分的估計。但事實上多數學生想到的是①、③兩種算法。]
e.小組討論:以上兩題的不同計算方法哪一種比較方便?
f.根據多數學生的意見,板書計算過程。如:
35 + 3=□ 35 + 30=□
└───┘ └───┘
□ □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在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策略評價意識。]
4.嘗試練習。
40+17= 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5.完成課本第61頁“做一做”。
a.引導學生按上下兩題一組獨立進行計算。
b.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一第1、2題。
a.學生獨立完成。
b.挑選若干題要求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2.練習十一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計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小結
1.小朋友,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2.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教學設計說明
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先設計了兩組口算題,通過讓學生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之處,從而幫助學生重溫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減的認識,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準備。
傳統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充分利用課本“發新書”的情景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問題有些為已學知識,需要教師酌情引導,以免偏離主題。
在探討算法時,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活動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實際上課時,學生確實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當我要求學生比較,說說哪一種算法好時,大多數學生認定課本上出現的方法好。當然無論怎樣算,最后都要讓學生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練習部分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執教:上海市浦東新區七號橋小學 馬儷
評析: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學院 曹培英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重點、難點:
區分兩位數加一位數與兩位數加整十數在計算中的不同處。
教學準備:
主題情境圖、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促進遷移
1、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許多數學知識,老師布置你們收集生活中有關我們學過的`兩個數相加的例子,你們找到了嗎?
2、請學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數加一位數的。
(2)整十數加整十數的。
小結:原來你們可以找到身邊這么多用加法的例子,老師真佩服你們,課后老師一定把你們的例子全部在學習園地里展示出來。
3、我這有一幅圖畫,是紅星小學第一天開學,同學們到學校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主題圖)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解決的數學問題?
(1)語文書有多少本?
(2)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一共有多少本?
(3)數學書有多少本?
(4)語文書和數學書一共有多少本?
該怎樣列式?
4、承上揭示課題。
30+8我們已經學過了,誰能說說得多少?
對35+3、35+30、38+38怎樣計算,我們還沒學過吧,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計算像35+3、35+30這樣的算式。(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探索1,35+3你會算嗎?
(1)先用小棒擺一擺是怎樣計算的?再在頭腦里想還有什么好方法?
(2)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學生互相交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計算方法:35+3。
誰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剛才同學們用數數法,擺小棒法,數的組成法計算35+3,做了一回小小發明家,那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呢?和你旁邊的同學說一說。
師:在計算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就用哪種方法計算。這三種方法在計算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
想想它們都是要先算什么?
小結:我們在計算像35+3這樣的算式時,都是先把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和整十數相加。
(4)交換兩個加數位置出示“35+3”的變式題“3+35”你會算嗎?
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探索
(1)像這樣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同學們很快就學會了,那么35+30該怎樣算呢?(學生自己用小棒或自己動腦想)在小組內說說,請生匯報(請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一種算法)
(2)35+30應該先算什么?
(3)小結:在計算35+30這樣的算式時,應先把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再加個位上的數。
個位數和個位數相加,十位數和十位數相加,即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板書)
三、應用練習,鞏固提高
(1)出示書上“做一做”。
學生獨立做,指一組題問:你是怎樣計算的?
師:兩位數加一位數,一位數要與兩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兩位數加整十數,整十數要與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加,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書練習十一第3題。
獨立做,集體訂正。問:為什么用加法?
四、總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8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1頁
教學目標: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較以上兩組算式的不同點。
二、新授:
1、出示掛圖,教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從圖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板書:35+3 30+8 35+30 8+3
請你找一找,哪幾個算式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種計算方法
用小棒擺:先擺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計算35+30 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的30+30=60,再計算60+5
4、你覺得上面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三、練習:40+17= 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完成課本第61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教學反思: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9
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先設計了兩組口算題,通過讓學生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之處,從而幫助學生重溫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減的認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傳統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充分利用課本“發新書”這一情景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問題有些為已學知識,需要教師酌情引導,以免偏離主題。在探討算法時,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活動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課堂上,學生確實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學生通過比較,說說哪一種算法比較好。當然無論怎樣算,最后都要讓學生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練習部分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10
教學內容:課本第61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一1—4題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2040+2
50+3050+3比較以上兩組算式的不同點。
二、揭示課題
三、創設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掛圖,教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
(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從圖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
板書:35+330+835+308+3
請你找一找,哪幾個算式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35+3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種計算方法
用小棒擺:先擺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計算35+30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的30+30=60,再計算60+5
四、你覺得上面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五、練習:
1、書上第61頁的做一做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完成課本第61頁的做一做
2、練習十一1—3題
六、課堂小測與評價:
練習十一第四題
20+3=25+3=76+3=
2+30=20+30=69+30=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1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二)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口算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的。
(2.) 42是由( )個一和( )個十組成的。
(3.) 個位上是1,十位上是2,這個數是( )。
(4.)十位上是6,個位上是9,這個數是( )。
(二)學習新課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蟲主題圖
青蛙媽媽: 我吃了35只害蟲。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蟲。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 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怎樣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讓學生說怎樣計算?又是怎樣想的?
4.用三種方法理解算理。
(1)動手操作,讓學生擺小棒圖,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擺35根小棒,再擺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撥計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撥出35,再在個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一
(3)用分成圖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觀察分成圖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師:為什么要先算個位上的5加3呢?
(因為個位上的5表示5個一,3表示3個一,5個一和3個一相加得8個一)
師:也就是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蟲主題圖
青蛙媽媽: 我吃了35只害蟲。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蟲。
6. 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怎樣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讓學生說怎樣計算?又是怎樣想的?
7.用三種方法理解算理。
(1)動手操作,讓學生擺小棒圖,理解口算方法。
讓學生擺小棒,左邊擺3捆零5根,右邊擺3捆.邊擺邊口述計算過程)
結合擺的過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師:35+30應該怎樣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撥計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撥出35,再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
表示3個十)
(3)用分成圖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較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5+3=3835+30=65
觀察算式,這道題是怎樣的兩個數相加?啟發學生回答。
9.板書課題:板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不進位)
10.觀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導學生對 35+3=38 和35+30=65 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討論:34+2和34+20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兩位數加一位數,一位數要與兩位數個位上的數相加.兩位數加整十數,整十數要與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加)
(三)練習。
1.想一想,填一填,你發現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對比練習(以小青蛙獲獎的形式出現三個氣球,題目顯示在氣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課中放松.唱歌《我們都是小青蛙》
4.青蛙媽媽說天空中有很多飛動的氣球,氣球上面有口算題,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5.小青蛙決定去見見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圖.
我收了27個蘿卜,我收了20個蘿卜.我們一共收了多少個蘿卜?
6.小青蛙決定去見見它的好朋友啄木鳥.出示啄木鳥圖.
大啄木鳥:我吃了22條蟲子.小啄木鳥:我比你多吃了10條.大啄木鳥吃了多少條蟲子?
7.小青蛙最后決定去見見蘋果樹.樹上結滿了蘋果(蘋果上面有算示 ).誰算對了蘋果就掉下來了.
8.小青蛙準備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個算式的結果就是下一個算示的第一個加數)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媽媽說遠處的荷花旁有數學題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圖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數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結
教學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節課我為學生創設了關于小青蛙捉害蟲有趣的學習情境,學生興趣比較濃厚。這節教材著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在這一點上真正有所體驗,我覺得動手操作這一環節不能省。在學生用小棒幫助計算“35+30=”,學生擺出35根小棒時我問:“再加上的30根小棒,應該怎樣調換位置會更清楚呢?”生說:“應該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這個問題的設計,我覺得在突破本節課的難點處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討論、交流的時間。如:在探討算法時,我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學生很快掌握了其計算原理。
練習部分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不足之處:
(1)對學生算理的口頭表達訓練不夠。
(2)練習部分習題的層次性不夠。 特別是對學生有啟發性的訓練和拓展思維的訓練應該增多一些。
(3)教學過程中語言還不夠錘煉和準確。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12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1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第61頁例1情景圖)、小棒若干。
教學設計
一、復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幾十與加幾的區別,激活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促進學習遷移。
2.比較以上兩組式題的不同點。
二、新授
1.課件演示第61頁例1情景圖。顯示一包數學書35本,一包語文書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數學書,另有8本語文書。(畫外音:老師給小朋友發新書了)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說說可以提出哪些加法問題。如:
a.數學書有多少本?
b.語文書有多少本?
c.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語文書和數學書共有多少本?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3.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a.學生獨立從畫面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每組分別列出一個問題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幾個算式的計算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30+8=38,8+3=11)
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有些問題可能與本課無關。為了節省時間,讓每組各列出一個問題的算式,然后集體識別其中已學過的計算,口算出得數。從而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兩道式題上來。
c.35+3、35+30得多少?先獨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d.組織學生分組交流計算方法。
請各小組派代表介紹本組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發言,屏幕上出現各種計算方法。
計算35+3
利用小棒幫助解答。
教師有意識地提醒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觀的,可以擺小棒;無須借助直觀的,就在頭腦里思考。其實質是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
◆先擺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計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點數的方法算:35、36、37、38。
計算35+30
教師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不同算法有較充分的估計。
利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擺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30+30=60,再計算60+5=65。
(課件演示配有擺小棒的動作和口述計算方法的聲音)
e.小組討論:以上兩題的不同計算方法哪一種比較方便?
f.根據多數學生的意見,板書計算過程。如:
35 + 3=□ 35 + 30=□
└───┘ └───┘
□ □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4.嘗試練習。
40+17= 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加整十數或一位數,進行計算。
在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策略評價意識。
5.完成課本第61頁“做一做”。
a.引導學生按上下兩題一組獨立進行計算。
b.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一第1、2題。
a.學生獨立完成。
b.挑選若干題要求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2.練習十一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計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四、小結
1.小朋友,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2.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教學設計說明
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先設計了兩組口算題,通過讓學生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之處,從而幫助學生重溫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減的認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傳統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充分利用課本“發新書”的情景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問題有些為已學知識,需要教師酌情引導,以免偏離主題。
在探討算法時,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活動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實際上課時,學生確實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當我要求學生比較,說說哪一種算法好時,大多數學生認定課本上出現的方法好。當然無論怎樣算,最后都要讓學生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練習部分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為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執教:上海市浦東新區七號橋小學 馬 儷
評析: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學院 曹培英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其計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兩位數加一位和整十數的算法的形成過程。
3、培養學生細心的計算習慣和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小棒若干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剛才咱們口算時,知道在計算了整十數加整十數時就是把幾個十幾個十合起來,在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時,就是要把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就是幾十幾。我們今天還要用這些方法學習新的知道。
(本節課是在數的組成基礎上學習的加法,開課時就進行數的組成的復習,并歸納出整十數加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對學生今天的學習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二、創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仔細觀察這幅圖,老師要跟同學們發新書了。發了什么書?
你是在哪里發現數學書和語文書的信息的?
師整理信息:你能用這三條信息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要求數學書有多少本要怎樣列算式?生:35+3=38
還能提嗎?(生:一包數學書和一包語文書一共有多少本?)
那該怎樣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讀教材時,最初的設想是讓學生根據教師直接提出的問題尋找信息,然后嘗試讓學生根據梳理出來的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剛才計算出35+3=38,你們同意嗎?你是怎樣算的?
會算的人小聲說一說,其余的人拿出小棒來擺一擺,算一算。
指名匯報:先擺三十五根小棒,再擺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來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來就是三十八根。
師: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們就是要把五個一和三個一合起來就是八個一,八個一再和三個十合起來就是三十八。
師:我們剛才都是把五個一和三個一合起來就是先算幾加幾?再算什么?
還有誰會象他這樣說一說。同位互相說一說。
(2)那35+30=65,算得對嗎?拿出你們的小棒,一邊擺一邊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匯報:先擺三十五,再擺三十根,用三個十和三個十合起來就是六個十,再把六個十和五個一合起來就是六十五。
師:把三個十和三個十合起來,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說一說。
(不會算的學生用小棒幫著算,會算的學生可以直接算,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有提高。在不斷的提問和追問中,在小棒的直觀作用下,讓學生初步感受并理解為什么要把幾個一要和幾個一合起來,幾個十要和幾個十合起來。)
(3)咱們再來觀察這兩道算式,都是35+幾,他們在計算時的方法一樣嗎?第一題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題先算的又是什么?
師小結:第一題我們是先把三個一和五個一合起來,第二題我們是先把三個十和三個十合起來。
(讓學生觀察兩道例題的計算方法的不同,教師進行及時的小結,這樣的教學策略是這一節課必須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學習的計算方法你能正確口算嗎?
3.內化算法,揭示課題
書中61頁做一做。
指名匯報。
觀察上面的三道題,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下面的三題都是兩位數加整十數,今天咱們就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咱們知道在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時,都是把幾個一先加幾個一,再和幾個十合起來,而計算兩位數加整十數時,都是先把幾個十加幾個十,再和幾個一合起來。
(通過例題和做一做中的對比練習,適時地總結算法。)
三、鞏固練習
(1)現在來一場口算比賽怎么樣?
全對的人為自己獎勵一枚智慧果,錯了的,改過來也把智慧果獎勵給自己。
(2)用咱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不光能正確口算,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呢?
在圖中你發現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