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設計
(1) “小鳥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引導:小鳥在苦苦等待什么?鳥媽媽飛呀飛,會飛到哪些遙遠的地方呢?(在想象說話中明白“遙遠”的意思)
(2)鳥媽媽為了給小鳥尋食,多么辛苦,而小鳥(生讀)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此刻,小鳥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飯、面碎……)
(3)善良的小作者用馬良的神筆給小鳥畫──(生:谷粒)(課件出示第二節詩)。
指名讀
(4)朗讀指導:有了小作者畫的谷粒,小鳥吃得飽飽的,再也不挨餓,無憂無慮地生活,小作者和我們的心情怎樣?(高興、喜悅……)
男女生賽讀
3.學習第三節詩過渡:和小樹、小鳥相比小作者的朋友西西更是不幸的。圖3出示傷感音樂。
(1)讀“西西坐在屋里,望著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2)西西是不幸的,你能想象一下“沒有一雙好腿”給西西的生活帶來多少不便、痛苦?(在想象說話中感悟“不幸”一詞)
西西,原來他也和你們一樣有一雙健全的腿,可一場意外的事故,使他永遠不能站起來了。
他真想念以前的日子,真羨慕你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西西如果能重新站起來,他一定要去爬山,去游泳。
(4)你們對西西的關心發自內心。是呀,西西最需要的是健康的身體,自在的生活。小作者和我們一樣,都讀懂了西西的心。(出示第三節詩)
自由朗讀
(5)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為有許多像小作者那樣善良的人在關心她。我們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來,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設計意圖:在傷感的音樂中,在”不幸”一詞的理解中,學生走進文本,感受到沒有一雙好腿的西西的痛苦,產生了要幫助西西,還西西快樂的強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滲透水到渠成,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設計意圖:本環節精美的圖片和音樂渲染,培養學生想象說話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
(四)拓展想象,釋放情感
1.小作者極其渴望有枝神筆,但卻不是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畫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現在我們就來把小作者這三個美好的愿望連起來讀一讀?老師給你們配上好聽的音樂。(配樂背誦)生自由讀。
讓我們齊讀全文,一同來享受小作者帶給我們的美好。
2.小作者的愿望只有這三個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感悟文末的省略號)
3.放飛想象:讓學生想象假如小作者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還畫什么,模仿詩歌的格式讓學生說一說,同時讓學生體會詩歌的形式.
(設計意圖:在入境感悟體驗后,學生有一種表達的愿望在涌動。抓住時機,發散、拓展學生的思維,給孩子以充分想象的空間,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訴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既達到了語言積累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結束語:
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愛心,都有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讓我們獻出自己的愛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吧!出示背景音樂《讓愛傳出去》。
作業:1.有滋有味地背誦詩歌。
2.課外閱讀兒童詩,準備召開一次詩歌朗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