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
指名讀第三段。
讓我們學著那個人的做法,來撕一撕我們手上的白紙,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訴老師。
你覺得那個人怎么樣?
讓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讀一讀這一段。
師:阿切爾被那個人深深的吸引住了,看圖,想象此時此刻阿切爾會有哪些動作表情?
(他一動不動的看 )
師;從這你們體會到什么?(阿切爾仔細觀察)
師;阿切爾看著看著,由此產生了一個想法:是什么呢?趕快讀一讀第四段。
生讀
師:誰來說說?生說
師;于是他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這下可方便多了,英國郵政部門立即采用了這種機器。中“立即”一詞可以換成什么詞?通過這個詞你知道了什么?
師:“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從“仍然”一詞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語氣讀第四自然段中。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阿切爾說些什么?
(評: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情節簡單,語言平實,因而采用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實踐操作探究齒孔給生活帶來了方便,感悟原來發明就在身邊,并不是件難事,并進行開放性的交流,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五、明理導行
1、師:郵票的齒孔還給我們現在的生活帶來了啟發,你能說說我們身邊類似的例子嗎?
2、師:一個是用別針刺孔撕開郵票的先生,一個是發明家阿切爾,你喜歡誰呢?為什么?
師:是呀,從牛頓到愛迪生,從伊琳娜到阿切爾,無一不告訴我們:發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評:課本里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教師的教學在立足于課堂的同時,還應根據學習的需要,把它引伸到生活這個大課堂,創造條件,課內課外有機結合,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此時,學生思維活躍,能結合生活實際,聯想動腦,活學活用。)
3.展示各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