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
生2:就是說它很失望。因為它沒有摘到果子。
師:誰能把梅花鹿摘果子前得意洋洋到后來垂頭喪氣的樣子表演出來?
(生爭先恐后地表演,全體同學會心地笑了起來。)
師:金絲猴又摘到了嗎?請你們讀一讀課文。
生讀課文。
生1:它也沒有摘到,它急得團團轉呢!
生2:它在樹下轉個不停,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師出示金絲猴急得團團轉的圖畫,粘貼在黑板上。)
師:你能把金絲猴急得團團轉的樣子表演出來嗎?生集體表演。
[表演,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了詞義,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并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體驗了人物的情感。學生都爭著上臺表演,學習氣氛非常熱烈。]
師:它們倆都以為自己了不起,結果,梅花鹿上不了樹,金絲猴過不了河,最后它們終于想出辦法摘到了果子。它們到底想出了什么辦法?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寫它們辦法的語句。
生讀文,同桌交流。
生:金絲猴坐在梅花鹿的身上倆人一起摘到了果子。
(師相機撕下單幅梅花鹿、金絲猴的圖畫,換上倆人合作的圖畫。)
師:它們終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
生:合作。
師板書:合作
四、進行拓展性學習,會用圖文表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合作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請小朋友們小組合作為小兔設計一個營救計劃。師出示圖畫。
生合作,將方法書寫或作畫于白紙上。
師張貼每—組合作的結果。生評議。
(臨沂二小 石運青)
天鵝、大蝦和梭魚
教材分析:
《天鵝、大蝦和梭魚》是新世紀小語教材第三冊第8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合作”為本單元突出的主題。這篇課文選用一個世界著名的俄國寓言故事,配以栩栩如生的畫面,說明了因為不合作而辦不成事的道理。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生動、寓意深刻,是一篇能引起學生思考的佳作。
教學目的:
1、認識生字12個。
2、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3、學習課文,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學建議:
1、學習課文
這是一個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收集進去了。它從反面講了不合作辦不成事的道理。天鵝、大蝦、梭魚都很用力,也算同心(都想把車拉動),但是因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車“至今還在原處”。“未動分毫”朗讀時可每字一頓,以加重語氣。
城市孩子需要向他們講一講什么是“拉套”。
怎么才能讓大車跑起來呢?回答這個問題從正面再一次說明合作之必要。
在同一個句子中,比較“合伙”與“合作”,比如:“丁丁與同學們合伙辦墻報,但是大家意見不一致,誰也不讓誰,因為不合作,所以墻報沒辦好。”“王伯伯與張叔叔合伙開飯館,因為不合作,所以沒開成。”
2、認字 12個
“合、費、拼、未、毫”都在詞語中學認,“毫”可以查字典,學新部首毛字旁。“套”在講拉套時認讀。“卻、雖、至”是虛字,務必在熟讀課文后提出來認。“弓”是個新部首,由弓箭的弓轉而表示彎的意思,可以讓學生看看檢字表中弓字旁的字。
3、寫字9個
“卻、步”只書空,留待做“語文天地”時寫。其他字學生自學。
4、描、寫幾個典型字
這是幾個容易寫錯的字:“象”共11筆,寫完扁口后第六筆一筆貫通撇出去;“卻”右面是單耳刀(硬耳旁),單耳刀是新學的部首,寫法與雙耳旁不同;“垂”最下一筆必須比上筆短;“步”下面不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