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實訓練中感受“母親的恩情”
(如:①兒啊,你在外可不要太掛念母親啊!②兒啊,你在外天冷了,要及時加衣服。③兒啊,你在外可不要餓著……)
2 師:為什么課文只寫了這一句“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因為只有看到兒子平安回來了,母親才最放心)
師:從“早點兒”你體會到什么?(兒子早一點兒回來,母親就早一點兒放心)指導朗讀這一句。
3 師:你從“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體會到什么?(體會到母親深夜里為兒子縫補衣服的“辛苦勞累”,母親為兒子外出遠行的“擔心”)
師: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動孟郊呢?所以,他眼睛濕潤了。
4 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兒子離家,母親總是千叮嚀萬囑咐。這一點學生是有切身體驗的。教學中,設計了“兒啊,你在外
”的補充題,學生是有話可說的,說的過程就是體會孟郊母親對兒子一片真情的過程。因為這樣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所以,學生的朗讀也就能表達真情。]
(三)引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 (學生讀好后)師: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心里會想到些什么情景?
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
想到——出發前的那個夜晚,母親在光線昏暗的油燈下_______,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母親的眼睛疼起來了,手酸了,腰痛了,她仍在_______。
想到——出發時的那天早上,母親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_____________!”想到——母親頭上又________。
想到——離開家后。母親天天________。想到——現在母親可能正在___________,母親頭上_________________。
孟郊看到路邊的小草長得生機勃勃,心里想_____________。(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3 說說“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的意思。
師:為什么“母親的慈愛”就像“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小草的生長離不開春天的太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慈愛)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想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指名唱唱這首歌。
4 師:是啊,只有在母親的關愛下才能幸福地成長。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由“在外的孟郊撫摸著身上衣服會怎么想”鞏固前文的學習,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可以進一步體驗“母親的恩情”。特別是在理解“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一句,通過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與文本、與鐘者產生共鳴,為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引導學習課文結尾。
1 指名學生讀《游子吟》。
2 聯系前文。說說詩的意思。
3 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4 師: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就在他50歲那年,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銘記”是“刻在心里”的意思。在孟郊心里會刻有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結合前文的學習,加以點撥。如:深夜縫補衣服的情景,送兒遠行的話語,母親頭上的白發,母親每天盼兒歸來的情景……)
[講解詩句意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復述前文內容的訓練過程。對“在孟郊心里會刻有什么呢”這一問題的回答,既是學生口頭的表達訓練,又是情感的進一步深化,同時又有助于學生對詩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