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實訓練中感受“母親的恩情”
三、聯系生活,適度拓展
1 師:是啊,母親的恩情讓孟郊永遠也忘不了。在教們身上,你也一定會體會到“母親的恩情”!誰能舉例說說?(學生自由表達)
2 師:是啊,母親的恩情是偉大的,我們無論走到拿里,我們無論怎樣,都要將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游子吟》這首小詩。
3 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小詩。
4 課后作業:用筆寫寫自己母親的恩情。
[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貴在感染、熏陶,結合本文的學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母親的恩情,這樣學生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感動之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總評
不可否認,各個學科均有人文性的特點。但各個學科培養人文精神的手段是不一樣的。語文學科靠什么呢?靠語言文字。所以,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感染。不是靠說教,也不是靠其他學科的手段,而是主要靠語言文字訓練來實現。
本節課教學設計了一些語言文字訓練題。通過這些訓練,學生感受到母親對孟郊“縫補衣服”的勞動之苦、送行及思念的牽掛之苦。這些苦,憑借學生的嘴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了,在反復表達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一定會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與文本產生共鳴。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的朗讀就會入情入境,對詩意的理解也就不會停留在“翻譯”的層面上。
語文教學,需要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而語言文字訓練需要與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升華情感以及認識有機結合,即訓練點的選擇、訓練內容的設計要講究,避免步入機械訓練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