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
1、體會句子:“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生說并出示句子,指名讀。)
(1)(播放視頻,再現魚兒在大海的快樂生活。)你看,魚兒在大海里可自由,可幸福啦!可現在,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視頻中,原先的小魚們在大海里生活是那么地無憂無慮,開心愉悅。可現在這些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前后對比,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初步體會到小魚面臨的困境,強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們的同情。】
過渡:魚兒們,我們“回不了大海了”。“回不了大海了”會怎么樣呀?
2、體會句子:(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過渡:聽(師范讀)
⑴.你聽了我的讀,你感覺魚兒怎么了?誰能把魚兒的困境讀出來?(個別讀,配樂讀)
⑵.復習“甚至”和“干死”的詞語,讀出被困的魚多和難受。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想象小魚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語言訓練,這有利于發展語言,培養語文能力。】
⑶.(配樂)如果你是這快要干死的小魚,你會說些什么?你會發出怎樣的呼喊呀!你最希望什么?(救救我吧)
【設計意圖:走進角色,設身處地地體會小魚的心情,達到了與文本對話的效果。】
(4)讀第一自然段和讀課題。
小結。
【設計意圖:把讀書放在首位,采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教師示范讀、學生個人讀。例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由學生自由讀,體會小魚的感受,利用淺水洼里的小魚這個特寫的畫面,借助課件中有的小魚喘著粗氣、有的在做最后的掙扎,有的已經奄奄一息,使學生感悟小魚的危險處境和小魚盼望獲救、渴望獲救的心情,結合具體情境再次體會小魚的感受,在直觀感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文本信息為依據,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在想象中進行語言文字的再創造,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拉近學生與小魚的距離,有利于更真切地理解課文。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并為理解下文做了孕伏。】
(二).感受“男孩在乎”。
過渡:誰來救救這些可憐的小魚呀?他在干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用“---”劃出來小男孩的動作的句子。(生讀課文思考,教師巡視并和學生一起討論。)
1、品讀句子: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1)小男孩在干什么?(生讀句子并出示)
(2)創設情景,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教師即興采訪(a、小男孩,你為什么走得這么慢?b、你不停地撿魚,扔魚,多累呀,你怎么不休息呀?c、小男孩,不就幾條小魚嗎?干嘛要弄得自己腰酸背痛,頭昏眼花?)
導讀:這是一個(生命),這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從小男孩的動作中我們知道他在努力地挽救小魚的(生命)。
【設計意圖:創設了一個與文本對話的情境,先是讓學生做撿魚、扔魚的動作,然后教師隨機“采訪”。學生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體會到了小男孩的思想感情。】
(3)再讀。
2、體會句子: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