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精選4篇)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1
師生問好
生:(坐下)
師:同學們多有精神哪!還記得嗎?昨天我們預習了第四單元和13課,請小朋友們看看導讀,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給了我們些什么學習提示呢?打開書,自己讀讀導讀吧
生:自由讀
生:這個單元的導讀給我們的提示是動手和動腦
師:哦,這些課文的內容都和動手、動腦有關。你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個單元的主題內容,真不愧是我們班的小博士啊。
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13、動手做做看》。下面,請把你的右手食指高高舉起,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13、動手做做看》。
(師生書寫課題)
師:(邊板書邊說)這個“做”字是左中右結構,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橫”縮短,把“豎”拉長;還有“反文旁”寫的時候第二筆“橫”和第三筆“撇”一定要分開,要不然就寫成“折文旁”了,大家要用心哦!再跟著老師寫一遍“做”。
師:誰愿意教大家讀課題?
生:(領讀)
生:(齊讀)
師:昨天,你在預習13課的時候,都做了哪些事?
生:我在預習的時候,讀課文讀了5遍,才把課文讀熟。
生:我預習的時候,給要認識的生字都組了詞語
師:就是我們經常做的“一字開花”游戲。
生:我預習時,把生字的字形分析了一下
生:我還查了資料,結果什么也沒有查到
師:沒有關系,不一定每課都能查到資料的,你很棒的。
生:我在預習時,還看了愛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在預習時,看了阿基米德的故事
師:真了不起!你們都喜歡科學家的故事嗎?
生:(齊)是
生:我還標了小節序號
生:我在課文中做了批注
師:你們真會預習啊!想不想展示一下你的預習成果啊?
生:齊說想
(課件:生字)這寫生字你都會讀嗎?都會組詞嗎?
生紛紛舉手
師:那我找一組同學來開火車讀吧
(生開火車讀字并組詞,每人教一個生字)
朗:朗讀、朗誦、晴朗
志:同志、志氣、志向、志同道合
漫:浪漫、漫畫、漫長、漫山遍野
鱗:魚鱗、鱗片、遍體鱗傷
伊:伊朗、伊始、
琳:伊琳娜、琳瑯滿目
娜:伊琳娜、安娜
唉:哎呀、哎喲
哄:哄騙、亂哄哄
騙:騙子、騙人
師:你想夸夸他們嗎?
生:王冉,你的聲音響亮多了
生:你們這兩組同學吐字清晰
師:你的“吐字清晰”這個詞用的真好,那我們在讀書、讀詞、句子的時候就應該向這兩組同學學習,吐字清晰,讀音準確。那么,我們一起來讀讀老師給你的這些詞語吧!
(課件:詞語)
生:(齊讀詞語兩遍)晴朗 、哄騙 、哎呀、朗讀 、 魚鱗 、志向、
浪漫、欺騙、漫畫
師:大家預習得可真認真哪!生字我們都認識了,你想看看課文嗎?請大家打開書,聽老師讀課文,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呀?
(范讀課文)
生:老師,你讀得很有感情。
師:謝謝你的夸獎。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先和你的小伙伴說說
生:(和旁邊的小伙伴交流)
師:誰給大家說說?
生:這篇課文講了朗志萬提了應該奇怪的問題,伊琳娜做了實驗,她發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生:我來補充一下,伊琳娜通過實驗,知道了這個問題是錯誤的,伊琳娜還知道了朗志萬為什么要提這個錯誤的問題。
師:你們真會概括。在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人?
生:有伊琳娜、朗志萬、伊琳娜的媽媽
師:(貼出三人頭像圖片)
師:(指伊琳娜生氣的圖片)咦~大家看,這個小女孩挺可愛的呀,可是今天她怎么這么不高興啊?是誰惹她生氣了?
生:是朗志萬,因為朗志萬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師:原來是朗志萬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讓我們可愛的伊琳娜這么生氣,是什么問題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線輕輕地畫出這個奇怪的問題吧,再讀一下
生:畫、讀
師:朗志萬是誰?
生:朗志萬是法國的科學家
師:你想見見他的樣子嗎?
(課件)
師:這就是朗志萬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照片,朗志萬是法國物理學家,他還來過中國呢,是中國物理學會第一名名譽會員呢!
師:誰來學學朗志萬,問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生:讀
師:你讀得真好,在模仿老師的語氣,你的模仿力真強!
師:為什么說這是個奇怪的問題呢?
生:因為一個杯子裝滿了水,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可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多奇怪呀。
師:哦,關鍵就是“漫”,看老師做的動作哦!看誰看得仔細。
(師:拿起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雞蛋,“嘩”水漫出來,灑在地上)
生:啊~
師:什么現象?
生:(齊說)水漫出來了
師:杯子里水滿了,雞蛋放進去,水就會流出來,這就是“漫”。
你還見過什么漫出來?
生:喝飲料的時候,把飲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滿了,飲料就會漫出來
生:喝牛奶的時候,杯子滿了,牛奶漫出來
師:這兩位同學都特別留心觀察生活,真好。
師:“漫”和“流”、“灑”一樣嗎?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從水管里流出來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師:灑呢?誰灑過水?請舉手。怎么灑水的?做做灑水的動作
生:做灑水動作
師:水滿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灑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又學了一個新的字。
師:誰還想當當朗志萬,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生:讀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生:(評)左笑陽,我請你坐下,因為你的語氣沒有讀好
師:什么語氣?
生:句子后面有個問號
師:疑問的語氣,還要讀出什么語氣?
生:奇怪的語氣,我來挑戰你,柳長青(讀)
生:趙子棋,我請你坐下,你的聲音不響亮
生:我有不同意見,柳長青,請你坐下,因為趙子棋的“漫”讀的比你好
師:你聽得真認真,請趙子棋同學領著大家一起來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生:齊讀
師:同學們的學習能力真強,趙子棋剛教大家“漫”讀重一些,大家就學會了
師:你聽了這個奇怪的問題,是怎么想的?
生:這么有名的科學家,怎么提了一個錯誤的問題呢?
師:你怎么知道這個問題是錯誤的呢?
生:我預習時,做了實驗
師:你很會學習,有問題時,會自己動手找答案。
生:這個科學家是不是假的呀?
師:你為什么這么想?
生:我也做實驗了,知道這個問題是錯誤的
師:(指大屏幕)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問題,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放進金魚,水卻不會漫出來,為什么呀?
生:不可能,因為一個小石子放進水里,水就會漫,更何況金魚比石子大多了,金魚放進去,水一定會漫出來。
師:你拿金魚和石子的大小做比較,真愛動腦
生:我同意丁子涵的意見,我看過阿基米德有關浮力的故事,我知道一個東西放進水里,水會漫,漫出來的水和東西的大小是一樣的,科學家朗志萬應該知道這個道理呀!
師:濮恒真不愧是我們班的小書蟲啊,你讀的書真多。剛才老師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呆了,聽不懂,沒有關系的,下課以后,我們請濮恒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好嗎?
生:(齊)好
師:書上的小朋友聽了這個問題,是怎么想的?同位之間讀讀
一組同位讀
另一組挑戰讀
生:劉延君,我請你們倆坐下,因為殷孟良讀錯一個字――“為”
師:板書 “為”這個字應該怎么讀?
師:板書“因為”
生:(齊讀)“因為”兩遍
師:伊琳娜是不是和這兩個小朋友想的一樣呢?她怎么想?
生:讀句子“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又想不出道理來。”
師:你從這句話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愛動腦筋
師:(板書“愛動腦”)伊琳娜不像其它兩個小朋友那樣輕信別人,她有主見;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像伊琳娜一樣動腦筋,不要盲目地隨從別人,“不盲從”(板書:不盲從)
師:伊琳娜有了問題,她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往下看
生:讀句子“她回到家里問媽媽。”
師:她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回到家里問媽媽。(板書:不懂就問)
你在遇到問題時,有其它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生:查資料、問同學、問老師
生:問家長
師:這些人都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呢?我們可以問我們的“小老師”――
生:字典
師:大家解決問題的辦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媽媽告訴她答案了嗎?
生:沒有
師:媽媽是怎么說的?
(課件: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生:齊讀句子
師:你知道媽媽說的這句話數碼意思嗎?你能給這句話換個說法嗎?
生:不能光靠腦子想,不動手,永遠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動手做做看
生:只靠腦子想,是不行的,還要動手做一做
師:媽媽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媽媽想讓孩子學會動腦、動手
生:媽媽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訴孩子,孩子就不會動手自己找答案了
師:這位媽媽不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讓孩子自己動手找答案,這種做法多有意義啊!你們想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嗎?
(課件)
生:哇~
師:這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聽說過她,居里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師:伊琳娜有沒有動手做一做?讀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讀
師:我們來看看伊琳娜做的實驗
(課件:實驗動畫)
師:你看到了什么結果?
生:讀句子“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一生帶領大家齊讀
師:如果你是伊琳娜,這時候,你想說點什么?
生:哎呀,我受騙了吧
師:瞧~(看板書圖片)伊琳娜多么生氣呀!誰能學著伊琳娜生氣的樣子讀讀她質問朗志萬的話?
生:讀“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另一個學生挑戰讀
一生評并挑戰讀
又一生:我請王芙蓉坐下,你讀得沒有連文靜讀的生氣。我來挑戰你,連文靜。“哼!你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她讀的和書上不一樣,誰聽出來了?
生:她加了一個“哼!”
師:還有嗎?
生:丁子涵,你讀錯了,你把“您”讀成了“你”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丁子涵:(低頭)我太生氣了,就讀成了“你”
師:哦!所以就不尊重別人了,但作為一個老師,又是個科學家,我們應該尊重他,對不對?你還是應該用“您”的,伊琳娜多么有禮貌啊。但是老師很欣賞你,你敢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非常好!我們給她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師:你認為朗志萬是在哄騙小朋友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自由讀第七段
師:你什么時候聽別人說過“哄騙”這個詞?
生:我媽媽在買東西的時候,媽媽說“你的這個東西真的這么好嗎?可別哄騙我啊。”
生:媽媽對我說“別和不認識的人說話,他們光哄騙你。”
師:朗志萬真的哄騙小朋友了嗎?
生:(齊)沒有
師:他為什么這樣做?
(課件: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讀“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一生挑戰讀
生:齊讀
師:伊琳娜聽懂了嗎?她聽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萬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有不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還生氣嗎?
生:不生氣,她高興地笑了
師:(把板書中伊琳娜的圖片換成笑的)伊琳娜會笑著對朗志萬說些什么?
生:先生,對不起,我誤會您了
生:謝謝您,讓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有不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謝謝您讓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動腦,多動手的道理。
師:你從朗志萬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萬沒有哄騙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萬這樣做是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師:朗志萬先把一個錯誤的結論告訴孩子們,再追問為什么,就是想讓孩子們動腦筋,發現問題,再自己動手實踐,找到答案。他對孩子們的培養這么用心,這多么讓人敬重啊!
師:正是由于朗志萬的培養和媽媽的鼓勵引導,讓伊琳娜從小養成了“愛動腦,不盲從,動手做”的好習慣。伊琳娜長大以后,在193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兒在科學界綻放。(邊說邊完成板書)
師:你們想認識這個像花朵一樣美麗的女孩嗎?
生:齊說“想”
(課件)
師:這就是伊琳娜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倫•居里”,
法國物理學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榮獲諾貝爾獎 。(第二幅照片)這是她和媽媽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實驗。
生:哇~
師:讓我們再來齊讀一遍課題,好嗎?
生齊讀課題
師:下面,我們完整地讀一遍課文。
(哨聲響,下課了)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下節課再分角色讀課文,下面看看老師設計的作業吧
(課件:作業套餐)
師讀作業套餐
(1、閱讀《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說給爸爸媽媽或小朋友聽。
2、動手做做看:杯子里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3、你能發現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細心觀察,親自實踐,有禮貌地指出來吧。)
下課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2
課前談話:
師:課前老師已把同學們分成4個小組,這節課只要你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積極發言就會為你的小組贏得一枚“戴皇冠的小精靈”,看哪個小組這節課能成為“精靈小組”。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仔細看圖,你發現了什么?(電腦屏幕出現一幅圖片)
生積極發言:一個小女孩。
師:觀察真仔細。再看看還能發現什么?看誰能為你們小組贏得第一枚小標志?快,老師在用期待的眼光看著你喲!
學生疑惑、思考。
師:老師提示你一下,你倒著看看。
找到的同學驚喜地舉手:我看到了一位老人。
師:看,只要你善于觀察就會收獲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識,對不對?
生:對。
師:喜歡上語文課嗎?
生:喜歡。
師:想學好語文嗎?
生:想。
師:告訴你們一個學好語文的小秘密:凡是喜歡他的語文老師的孩子,語文也會學好的,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語
師:好了,我們開始上課吧?講課前,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
生:(好奇地)好!
師演示:請看,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蓋上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快速地倒過來。請問,如果現在我把手移開,杯子里的水會不會灑出來呢?
生1:我覺得水會灑出來。
師:說得真完整,這是你的想法。
生2:我覺得水不會灑出來。
師:有的同學說會灑出來,有的同學說不會,這些都是你們的猜測。結果是什么呢?老師告訴你們吧:水一定會灑出來的,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組課文就與動手動腦有關。每位善于動腦的同學,都為你們小組爭得一枚小標志,看看誰是我們這節課最會思考的小組。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五十三頁,大聲朗讀上面的單元導語兩遍。一會兒我要檢查,看看誰讀書的收獲大。
生大聲朗讀導語。
師: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我要檢查了。
師出示生字卡片: “鋸”
師:我找一位同學起來領大家讀兩遍,誰愿意?
師找一名舉手的同學起來領讀。
師:誰有好方法快速記住它?
生1:熟字加偏旁,金字旁加上居字。
生2:這個字是形聲字,右邊是居,整個字還讀鋸。
生3:我用組詞的方法,鋸開,鋸斷。
師:還有嗎?
生4:電鋸,拉鋸。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用這么多方法很容易就把這個字記住了。
師出示卡片:風扇 扇風
師:發現什么了嗎?
生1:這兩個字相同。
師:還有嗎?讀一讀試試,每個字的讀音一樣嗎?。
生2:“扇”是個多音字。
生3:“扇子”是個東西,“扇風”是個動作。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第一個“扇”字表示的是一種東西的名稱,第二個“扇”,它表示的是一個動作。這兩個字的位置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我們的漢字真有趣。像這樣的詞還有很多,以后我們會逐漸學到。
師出示卡片思考,領讀兩遍,貼黑板上。
師:你能說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要多動腦。
師:哦,你很聰明。你讓我們明白了思考就是要多動腦。我們班學生都很有智慧,很棒。
師:關于這一單元我們一共要學習幾篇文章呢?不能猜,要趕緊找。
生有的在一頁一頁往后面翻著找,有的看目錄。
師:找到答案了嗎?你們是怎么找的?
生1:翻課文找的。
生2:看目錄找到的。
師表揚翻目錄找的同學愛動腦筋,找得速度快,并獎勵一個小標志。
師:看來只要動腦筋,同一個問題,你會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
二、學習課文
師: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文章《動手做做看》。來,跟老師一起動手寫寫吧,你可以自己邊讀邊寫。寫完全班齊讀課題。
師:“動手做做看”,與我們單元導語里的哪一個詞語的意思差不多?
生1:智慧。
師:智慧是動手去做的意思嗎?這個詞是指在頭腦中的一些想法。
生2:勞動。
師:嗯,勞動是要動手,還有沒有別的詞語?
生3:實踐。(板書:實踐。)
師:我們明白了,原來實踐就是動手做做看。
師:課前預習課文了嗎?
生:預習了。
師:要做到把每個字都讀對,都會讀了這才算是預習了。那我要考考你們了,好,先考男生,誰會讀的勇敢站起來。
愿意起來讀的男生站起來了。
師:請你們讀第二自然段。
男生讀。
師評價讀得很準確。
師:再考女生,誰會讀的勇敢站起來。
愿意起來讀的女生站起來了。
師:好,請你們讀第三自然段。
女生讀。
師評價讀得也很棒。
師:現在我要增加難度了,考你第一自然段,誰會讀的勇敢站起來。
師: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好,看來難不倒你們。
師:接下來,我們換種讀法。先聽清要求:默讀課文,要做到不出聲,不動嘴唇喲。邊讀邊想故事里都有誰?把他們的名字畫出來。看看誰會動腦筋讀書。
生默讀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故事里都有誰?
生1:朗志萬 伊琳娜
師板書人名。
生2:還有兩個小朋友 媽媽
師:你能告訴我這兩個小朋友的名字嗎?
生:不能,課文里沒有名字。
師:為什么在課文里,他們的名字沒有出現呢?
生:因為課文主要不是寫他們。
師:哦,我明白了。原來這個故事主要是講朗志萬和伊琳娜的。今天我的收獲真不小,原來從有沒有名字上就能體現出誰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師:那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這兩個主要人物。
師:這些外國人的名字可真不太好讀,跟老師讀兩遍。
師:朗可以組成什么詞?
生1:朗讀
生2:朗誦
生3:開朗
生4:我爸爸的手機里有天氣預報,在里面我看見有一個詞是晴朗。
師表揚:真會觀察,真會思考。
師:伊琳娜里的琳娜兩個字都是左中右結構,可真不好記。誰能動動腦筋,想一個記住它們的好辦法?
生:它們都是形聲字,右邊那個字就是它的讀音。
師:哦,對,讀半邊就行了。你真會識字。“娜”這個字通常用在女孩子的名字里,形容姿態柔美。還記得咱班同學誰的名字里有“娜”嗎?
生:董小娜、段娜。
師:同學們,記住董小娜、段娜,也就記住了“娜”字,對不對?
師:朗志萬是個什么人物?
生:科學家。(師板書:科學家)
師:有一次,這位科學家給小朋友們提了個什么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師點擊課件中“漫”字,“漫”字變大:這個字讀什么?
生:漫。
師:怎樣就是漫出來?仔細觀察。
師一邊做實驗一邊引導說話: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
生在老師動作的引導下:放進一顆小石子
師:水就會……
生:漫出來
師:順著杯壁流出來,這就是漫。誰來把這句話說完整?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一個小石子,水就會漫出來。
師:怎么記住這個“漫”字?(板書漫,寫的時候左邊三點水要小一點,窄一點,它只是一個偏旁,右邊曼要大一點,寬一點)。
生1:就是水滿了,流到外面來了,就是“漫”
生3:一個三點水旁,一個“曼”,熟字加偏旁,形聲字。
生4:“快慢”的“慢”換成三點水旁。(師板書慢,擦掉豎心旁寫成三點水旁)熟字換偏旁。
師:“漫”還可以組成什么詞?
生1:浪漫
生2:漫長
生3:漫畫
生4:動漫
師:同學們就在我們這篇課文后面的生字中,還有兩個生字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認識,而且它們倆的讀音一樣,快點找一找。
學生找到了“提和題”(師板書)
師:對,他們的讀音一樣,什么發生了變化?
生:結構發生變化。
生:“是”字一個是偏旁,一個不是。
師:對,要注意:“題”字中的是最后一筆捺要長,包住“頁”字。
師:朗志萬給小朋友提了一個什么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師:小朋友們是怎么回答的呢?
師指一生:一個小朋友說……
生:一個小朋友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說……
生:另一個小朋友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你瞧,他們兩個,一個說因為,一個說一定,他們都覺得科學家說的結論是對的還是錯的?
生:都認為是對的。
師: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課文里找出描寫伊琳娜的句子。
生: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
師: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這是她在……
生:想。(板書:想,在想的下面板書“……”)
師:伊琳娜想啊想啊,怎么想也想不出道理來。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她回到家里問媽媽。(板書:問,在問的下面板書“?”)
師:媽媽是怎么回答她的?
生: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聽了媽媽的話以后怎么做的?
生: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板書:做,在做下面板書“!”)
師:伊琳娜做的實驗結果是什么?
生: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板書: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漫出來了)
師:這是從文字上看出來的。你還可以從課文什么地方發現伊琳娜做的實驗結果?動動腦筋,記著: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不一定只有一種喲!
生:課文插圖上。
師:說一說從圖畫上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1:看到了實驗結果與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生2:看到水灑出來了,流到桌上又流到地上。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插圖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伊琳娜的表情什么樣?
生1:驚訝的。
生2:驚奇的。
師: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伊琳娜此時的表情、心理讀出來?
抽生朗讀……
師評價:哎呀,你讀得真好。
師:老師剛才也用了一個“哎呀”,這個哎呀表示我的心情很——
生:很高興。
師:生活中,什么情況下,你也可以用上“哎呀”?
生1:考試考了一百分:哎呀,我考試考了一百分,真高興。
生2:老師教我們的知識,我們都學會了:哎呀,老師教得真好啊!
師:哎呀,謝謝你的夸獎,老師真高興。還有嗎?
生3:不小心把東西弄丟了:哎呀,我的橡皮怎么不見了?
師:哎呀,和朗志萬說得不一樣!伊琳娜,越想越——
生:生氣。
師:此時,她會想些什么呢?
生1:這是怎么回事呢?水灑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生2:朗志萬,你是個科學家,怎么可以這樣哄騙小朋友呢?
生3:朗志萬,明天我一定問你個究竟!
師:就這樣,伊琳娜越想越生氣,于是,第二天一早……
生:第二天一早伊琳娜就去問朗志萬:你怎么能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
生:哈哈大笑。
師:是啊,朗志萬這么偉大的科學家怎么能哄騙小朋友呢?為什么朗志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呢?快用心去讀,找與問題相關的句子。
生:他想告訴小朋友“科學家的話……”
師:哦,原來朗志萬是想告訴小朋友“科學家的話……”。板書貼詞條。
師:我們的故事里還有個小插曲,同學們,是誰告訴伊琳娜要動手做做看的?
生:媽媽。
師:你們知道伊琳娜的媽媽是誰嗎?
生:不知道。
師:她是居里夫人。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先后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無法回答女兒提出的問題嗎?
生:不是。
師:那她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伊琳娜呢?
生:因為她想讓女兒動手做做看。
師:哦,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要告訴女兒……
生: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課文里哪句話告訴我們伊琳娜明白了?
生:伊琳娜高興地笑了。
師評價:你真會讀書。
師:同學們,伊琳娜明白了,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你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動手做做看。
師:你明白了嗎?明白了什么?(再指向問兩個學生)
師:我們大家都明白了……齊讀師手指板書。
師:還記得我們課前做的那個小實驗嗎?
生:記得。
師:面對老師告訴你的結論,你是選擇像故事里那兩個沒有名字的小朋友一樣相信老師的結論呢?還是像伊琳娜這樣,想一想,問一問,動手做做看呢?
生:動手做做看。
師:其實老師告訴你的答案也不一定是對的,要……
生:動手做做看。
師:老師相信大家,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一定會像我們的單元導語里說的那樣:(屏幕出示:齊讀畫線句子)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用心思考,勇于實踐,就會有更多的收獲。下一節課,老師期待著你自己的實驗結論。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過程方法】 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具學具】 魚缸、金魚。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懸念就吸引住了學生,并相機提出了讀書要求。學生興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還有沒有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1: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2: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3:是因為魚占據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同學們說得好,百說不如一做,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么樣?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結果是──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評析: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論。體現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代教學理念。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么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問他說──
生:“你為什么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為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著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四、質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評析: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師:在本節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評析: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又體現了價值觀的導向。
動手做做看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金魚、杯子、水、生字卡。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雙手和大腦,只有利用好這兩件寶,才能了解事情的虛實。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動手做做看〉〉。
生:讀題
二、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生齊讀。
師評:大家和生字朋友們相處得真融洽,真棒!
三、朗讀感悟:
師: 預習了課文,你們找到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嗎?
生:朗志萬 伊琳娜
板書:朗志萬、伊琳娜
師:把他們的名字讀兩遍。生讀。
師: 誰知道朗志萬?從哪知道的?
生:法國科學家。從第一段第一句知道的。
師: 朗志萬是法國科學家,他有一次卻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是一個什么奇怪的問題呢?用筆畫出來,自己讀一讀,看要讀出怎樣的語氣。
生:畫、讀。
師: 什么是“奇怪”?誰來讀讀朗志萬的話?
生:意想不到的。生讀。
生評:讀出了疑問和神秘。齊讀。
師: 聽了這個問題,小朋友們怎么回答的呢?想象他們的神態,讀出回答的語氣。
指名讀、分男女生讀二、三段。
師:讀出了毫不猶豫和天真。
師: 假如你當時也在小朋友當中,你會怎樣說呢?
生:這是真的嗎?不會是騙我們的嗎?……
師: 這些答案對嗎?看看小主人公伊琳娜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讀第四自然段。
生:(讀) 她覺得不對,去問媽媽。
師:媽媽告訴她了嗎?媽媽怎樣說的?
生:不能光想,動手做做看。
師;“光”是什么意思?
生:只、總、老。
師:她媽媽知道答案嗎?簡介其母居里夫人。
師:那她為什么要那樣說呢?
生:鼓勵她的大女兒動手做。
師:讀出媽媽鼓勵的語氣。生讀。
師: 下面我們也聽媽媽的話,跟伊琳娜一起動手做做看。
學生上臺做實驗。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哎呀,和……,水漫出來了。”
師:“哎呀”說明了什么?什么叫“漫”?換成“流”行嗎?
生:驚奇,漫是水滿往外流,而流可以隨便怎么流。
師 :實驗結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伊琳娜這時怎么想的呢?她為什么生氣?
生:她認為朗志萬哄騙她。
師:別說伊琳娜和你們生氣,我甚至想朗志萬是不是科學家喲?不過我告訴你們,朗志萬是法國物理學家,他1931年還來到中國,幫助中國建立物理學會呢,是中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名譽會員,他還和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好朋友呢。還想知道更多嗎?回家動手查查看。
師:朗志萬是個大科學家,可他為什么要那么說呢?你們和伊琳娜一起去找朗志萬問個明白。指名問,齊問,讀出語氣(生氣)。說說為什么用“您”不用“你”?“哄騙”還可用個什么詞?你能換一種語氣(句式)問嗎?(反問變陳述)
生:用“您”有禮貌, 還可用“欺騙”,“您不能哄騙我們小孩。”
師:朗志萬真的是哄騙他們嗎?他為什么要那樣說呢?讀最后一段。討論:他說的意思是什么?他為什么哈哈大笑?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聽了她會怎樣說呢?為什么笑了?
生:“我明白了您的意思,……”,她知道了只有親自實踐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師小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只有親自動手做,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真是實踐出真知啊! 齊讀最后一段。生讀。
師:你覺得伊琳娜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她是不輕信盲從,勤于動腦,勇于實踐的人。
師: 想一想,書上的都是對的嗎?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嗎?
生:不是,……
四、延伸
師:你們想知道這個有主見、不輕信盲從的伊琳娜長大后的事嗎?(簡介伊琳娜)
14歲時的伊琳娜跟媽媽一起站在諾貝爾獎領獎臺上時,她就有了要跟媽媽一樣的夢想,她刻苦研究,38歲時她跟母親一樣獲得了諾貝爾獎,成了著名的科學家,科壇最燦爛的星。她的全名叫伊倫 約里奧 居里。
還想知道更多嗎?回家動手查查看,你一定會得到更多的人生啟示的!
回家做實驗:一只熟雞蛋和一只生雞蛋,在同一個地方,用同樣的力,同時旋轉,它們誰先停?
五、小結
師:同學們,利用好我們的雙手和大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現去創造,你也許將來就跟伊琳娜一樣成為科壇或文壇最亮的“星”!努力吧!
附板書
朗志萬 哄騙 教導 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 生氣 高興 實踐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