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 識字1 說課稿(精選2篇)
二年級上冊 識字1 說課稿 篇1
下面,我就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組課文圍繞“怎么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取了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識字四》是開篇的第一課,這課精選了三組成語,既是從《識字一》開始的成語系統積累的進一步延續,又對本組課文起提綱挈領的作用,本課按“取長補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聯系的排列,給學生提供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從涉及的思想內容看,《識字四》在全組課文中具有統領的作用,從呈現形式看,是幫助學生集中識字,激發學生識字樂趣的好范本。
二、說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材內容訓練的重點和學生實際,教學本課,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方面:認識9個生字,會寫寸、落、補等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體會其中的韻律美。
2、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反復地朗讀成語,在朗讀中體會其中的韻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成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成語。
(2)教學難點:感知詞句的意思,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成語。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本著以“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為特點的“新授課教學策略”理念,,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集體討論法、自主探究法等。
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四步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隨文識字,感知成語
第三環節:朗讀感悟,積累詞語。
第四環節:書寫生字,總結拓展。
這個教學過程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構思,把時間、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下面我就從這四個環節具體說說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先讓學生交流最近讀過的故事,再聽老師講故事,坐井觀天,交流聽懂了什么,引出成語坐井觀天。也許有的孩子聽過,也許有的孩子讀過,但是無論怎樣孩子都喜歡故事,這樣勢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隨文識字,感知成語
9個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學習,勢必增加識字難度,也會讓學生對識字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設計課時,把生字分散在每組成語中,一組成語認識三兩個,學生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所以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以坐井觀天帶出成語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為學生有預習讀出成語不難,在把生字挑出來,放到詞語里再置于句子中,這幾個句子,既考察了學生的識字情況又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成語的意思。
接著以比較講棍和粉筆的長短,討論誰的用處大,引出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再讓學生看書,找出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寸益兩個字,學生在讀書時經常遇到,引導學生交流在哪見過并及時鼓勵表揚,激發自主識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難區分,拿出來比較,引導學生編兒歌,“章家兩兄弟,三撇章,耳刀彰”這樣不但再現了生字,又分散識字,降低難度。
《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識字教學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所以識字教學方法不能是單一的,情景也不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學習第三組成語的字時,主要以自學交流為主,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分享識字成果,展示識字收獲。
(三)朗讀感悟,積累詞語。
1、讓學生自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學生之間對賭、齊讀、多種方式閱讀,指導讀出韻味。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些詞語明白了什么。
(四)書寫生字,總結拓展
1、示范書寫生字,重點指導補、拔、所的筆順。
2、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3、拓展:有許多成語都有來歷和故事,希望課下去閱讀成語故事,下周的讀書交流課開成語故事會,選出“成語故事大王”。
讓學生帶著任務走出課堂,鼓勵課下閱讀,課下識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五、說板書
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讀生字詞、熟讀課文,所以板書方面,教師把這節課要認的字,詞語和識字方法全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目了然。
板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拔苗助長徒勞無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年級上冊 識字1 說課稿 篇2
教材簡析:
本課列出了四組關于秋天水鄉的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這篇課文的特征就是采用“詞串”和圖畫來形成識字,圖和詞并茂,學生看到圖想到詞,讀到詞想到圖,是一篇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培養觀察、想象、口頭表達能力的好課例,可以激發學生觀察圖畫的興趣,加強對識字的積累。
教學理念:教學本課時要注意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采用多種方法復現生字,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識字和積累詞匯。
教學目標和要求: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
2.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
3. 了解金秋水鄉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難點:
1. 認識本課的生字,能讀準音、認清形。
2. 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掛圖、實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生長的這個地方是江南水鄉嗎?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劃著小船去玩一玩,看一看我們美麗的水鄉好嗎?
2. 板書:識字1
二、 初步看圖,初讀課文
1. 出示掛圖:這就是美麗的水鄉,你們仔細看一看,水鄉有什么呢?
2. 能把你看到的水鄉美景告訴你的朋友嗎?
3. 你們剛才說的美景啊,都在識字1的課文里,小朋友,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4.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玩得開心點?那就必須要讀好課文,要想讀好課文必須先學好本課的生字詞。
5. 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圈去生字詞,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了。讀的時候再想想:哪些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1) 自由說
(2) 煙:前鼻音;燈、楓、菱:后鼻音;藕:復韻母;葦:第三聲
(3) 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4) 去掉拼音后你會讀嗎?
(5) 自己練讀,指名讀。
(6) 打亂生字卡讀
6.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1) 自瀆
(2) 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理解字詞
1. 小組討論,結合圖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有哪些不理解的
2. 交流討論的結果:
“金秋”(為什么說秋天是金色的?莊稼成熟了金黃金黃的)
“煙波”(煙霧籠罩的湖面。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如大霧天的感覺)
“水鄉”(水鄉的特點是水多,橋多,可聯系無錫理解)
“蘆葦”“菱藕”(出示實物理解,讓學生理解“菱”“藕”是兩種植物)
“荷塘”(看圖理解)
*“蘆葦”“菱藕”“荷塘”(這些都是水生植物,所以都帶有“草字頭”)
“夕陽、歸舟、漁歌、楓葉、燈火、月光”(較易理解,可聯系圖理解)
*“漁歌”(指漁民在打魚時唱的反映漁民生活的歌曲,注意“漁”不要寫成“魚”,魚是不會唱歌的)
“夕陽”(指快落山的太陽,剛升起的太陽稱“朝陽”)
四、 教學生字
1. 出示生字,開火車讀
2. 教學偏旁
煙:跟“火”有關,所以是火字旁,這與火有什么區別?
(火的最后一筆是撇變為點,因為他怕踢到右邊的“因”)
書空“煙”的筆順
歌:欠字旁,唱歌的時候嘴巴要張得大大的,好象在打哈欠。
書空“歌”的筆順
3. 指導書寫
“煙”“燈”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歸”的第2筆在豎中線左邊,開始與豎中線齊平,撇向左下方時要放開。
4. 教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檢查
5.課堂練習: 學生臨寫《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 指名讀詞語
2. 齊讀
3. 口頭擴詞:煙、歌、燈、歸
二、 指導朗讀、背誦課文
1. 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看水鄉,實際上水鄉美的很哪!你們還是自己坐上小船再到水鄉游一游。仔細地看一看,相信小朋友的眼前會出現一幅美景。
2. 學生自讀(要求:準確、有感情)
3. 指名讀,學生評價
4. 指導重點:
第一行:通過“煙波”感悟湖面的廣闊。語速較慢
第二行:荷塘很美麗。語速較快,表達出興奮
第三行:晚霞映紅了湖面,漁民們唱著漁歌滿載而歸。語速稍快,抒發豐收的喜悅。
第四行:晚上的美麗竟的。讀的時候語速較慢
5.整體感悟
(1) 練讀全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2) 出示:金秋,我們乘著小舟到水鄉游玩,先看到( ),接著,我們來到荷塘看到了( ),太陽落山了,我們看了,聽到了( ),夜幕降臨,我們又看到了( )。
(3) 自讀,口頭填空
(4)學生交流
三、 指導背誦
1.第一行寫了水鄉的景色,第二行寫了荷塘邊及荷塘里的景物,第三行寫了夕陽西下時歸來的漁船,第四行寫了月光下的楓葉和點點燈火。
2.自由背誦
3.指名背誦
4.齊背
四、教學生字
“蘆、葦、夕”
1.指名讀生字
2.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這些字嗎?小組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
4.教師范寫,學生書上描紅
5.課堂練習:學生臨寫《習字冊》
板書:金秋 煙波 水鄉(早晨)
蘆葦菱藕 荷塘(白天)
夕陽歸舟 漁歌(傍晚)
楓葉燈火 月光(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