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晝夜交替現象》課堂實錄
(其他同學嘩然,但是這個同學的語氣更加堅定,這種情況白天永遠是白天,無法出現晝夜交替現象)
教師:請你來給大家演示一下?
學生演示的是當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時,面對太陽的哪個面總是對著太陽,因此證明這種情況是無法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的。
(此時,我一時無法分辯出同是地球圍繞太陽,能夠出現晝夜交替與這種不能出現晝夜交替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同時由于時間關系,沒有了思考的時間,于是我順應了這位學生的實驗結果,把這張記錄也撕了下來。)
四、交流總結:
1、現在集合我們全班同學的智慧,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我們一共想到了幾種可能?其中幾種是能夠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的?(九種,有七種是能夠出現的)
2、理解假說:
教師:科學家們稱有多少種可能性就是有多少種假說。那么用科學家的話說就是,這節課我們共提出了九種假說,經過模擬實驗驗證,其中七種假說是能夠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的。
3、認識圓周運動:
教師:現在讓我們共同觀察比較一下帖在黑板上的這七種假說,他們有什么相同點?
生1:都在相互繞著轉……
教師:像這種圍著某一點繞著運動的,數學上稱為圓周運動。
板書:圓周運動。
4、總結:
教師:現在看看黑板,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這是我們一節課智慧的結晶啊!在我們還沒有得到新的證據之前,這些關于晝夜交替現象的假說只能說是暫時正確的。今后我們會了解更多地知識,能夠收集更多的證據,到那時這些假說還是正確的嗎?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好嗎?
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上交實驗材料,下課。
板書:
晝夜交替的現象
模擬實驗
圓周運動
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非常的驚喜。說實話,課前我沒有料到孩子們的回答能這么精彩,尤其是后面第九種假說,另外還有排除眾意堅決提出自己觀點的那個孩子,我們暫時不說這個孩子表達的對與否,單就這個孩子提出觀點時的那份勇氣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他不畏權威不畏眾意,勇敢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不就是科學課學習中所提倡的嗎?從這點來看,他的這份勇氣也是值得我學習的。看來孩子都是最優秀的,他們的能力真的是無可限量。
這節課我還深深的體會到了一種使命感。當我巡視學生實驗時,聽到一個小組的同學,邊做實驗邊感慨,說:“還有這么多的可能性阿!真的太有意思了!”聽到這些話,我除了感覺到非常的高興以外,我更是感受到的是身上的重擔。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有所收獲,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
回顧整節課,當然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第一,教師的語言有時還不夠到精準。例如導入部分的提問,由于欠缺精準,學生的回答也是總給個擦邊球,既感覺問題沒有說透,又耽誤了寶貴的時間。還有,在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模擬試驗材料的時候,學生一直在大小不同的球體上繞圈,而沒有說出蠟燭,這說明學生沒有抓住太陽的顯著特點,教師應該在這里起到必要的指導作用,但是這里我沒有把握好。我感受課堂提問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種溝通藝術,良好的溝通才可以讓學生學得更清楚更明白。
第二,材料的準備必須充分,稍有不到,就會造成遺憾。前部分實驗,學生能夠充分試驗、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我想很大程度上在于材料的準備十分的充分,所以只有有了充分而準確的材料,學生才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后面的演示環節中,由于演示材料的較小,使得后面的學生看不清楚、觀察不到,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兩個辦法,一個是事先要單獨準備一份適合于演示的材料,像沒有燈罩的臺燈代表太陽,籃球代表地球,讓全班的學生都能夠清楚地觀察到現象;另一個就是可以讓兩個同學來分別代表太陽與地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運動來展現太陽與地球的運動。當然這兩個方法各有利弊,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以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