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晝夜交替現象》課堂實錄
第三,沒有適時建立觀測點。我想由于沒有引導學生在模擬試驗中在地球上建立觀測點,而使學生在模擬試驗觀察中有些現象看得不清,也間接促進了第一種假說(太陽不動,地球繞著太陽轉)矛盾的出現。
第四,教師的知識體系還存在盲點。第一種假說的最后處理,我總是感覺不太妥當。于是,課后我經過仔細思索、查閱資料和咨詢有經驗教師,我找到了學生在這里出現問題的關鍵。
當太陽不動,地球自轉的圍繞太陽轉時,是可以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的;當太陽不動,地球公轉一圈的同時正好自轉一圈時,是不能夠出現晝夜交替現象的。那么,當那個勇敢的學生提出異議和作完演示時,我應該及時引導同學們關注此時的地球有沒有自己在轉,如果地球沒有自轉才是第一種假說,如果地球自轉了一圈,那么應該歸為新的假說。由此,我需要在下一節課重新處理一下這個問題。
點評
走向開放是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科學課更應該在開放的態勢下給學生更多的探索的空間。蔡一鶯老師的課正是在這樣一個教學理念的支撐下,一步步引導學生沿著探索的路走向他未知的科學空間。
首先在每個教學環節上蔡老師都注意了對學生探索興趣的引領。比如在材料的準備上,老師把蠟燭和乒乓球都移到了礦泉水瓶子上,看似無意卻又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激起了學生探索的熱情。
其次,這蔡老師注重創設一個探索的氛圍。這節課的課堂氣氛融洽,老師的語言親切自然,具有啟發性,一直引領著孩子們的探索活動,學生們的思維還是很活躍的,尤其是老師問:“還有沒有其他發現?”學生們那跳躍的思維都呈現了出來。在課上我們看到教師經常鼓勵學生,學生從老師的期望中獲得激勵;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學生從老師的微笑中獲得成功;教師讓學生在爭論中點燃思維的火花,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獲得滿足與自信。教師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想法和做法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要說的是為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蔡教師合理地組織了學生的探究活動。我們看到這節課的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比較豐富的,圖片導入、示意圖表現關系、實驗法突破重點、師生交流提升認識,整堂課蔡老師能夠整體把握課堂節奏,引領學生開展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驗活動。
當然,蔡老師在課堂語言的精煉上,在課堂突發情況的處理上還需要繼續加強鍛煉。希望蔡老師的課能夠越講越好,能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