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蚯蚓小導游教案
下左鍵,秒表停止計時了,F在的時間是多少呢?是0小時1分32秒92,簡單地讀,就是1分32秒92。5個數字的秒
表也一樣操作,大家看,按一下左鍵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左鍵停止,多少時間?2分03秒,這種秒表不能顯示“
秒”后面的數字,沒有前一種秒表精確。怎樣讓數字回到0呢?按一下右鍵就行了。
生:(表現出極高的興趣)有意思!
師:我們用秒表來做一個游戲好嗎?
生:(齊)好!
師:游戲的題目叫“誰的手最快”,就是連續按兩下左鍵,秒表上顯示的數字越小,就表明所用的時間越短,誰
就是冠軍!現在派一名同學上來領秒表,開始比賽。
(學生活動,時間大約5分鐘)
師:最快的是多少時間?
生:0秒36。
生:0秒29。
師:還有更快的嗎?
生:0秒18!
[反思:這個環節我覺得自己處理得較好,通過一個小游戲,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秒表的使用方法,而且
“玩”得很開心,達到了寓教于樂、“做中學”的效果。]
師:真不錯!我們已經會使用秒表了。下面我們再回到開頭,用秒表來測量音樂的時間,每人測一遍,最后我再
告訴大家準確的時間,看誰測得最準!注意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再放四遍音樂,每個同學測量一次,并把測量到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時間大約5分鐘。)
師:每個人的測量數據是多少?
生:32秒16。
生:34秒91。
生:……
師:(教師將一個小組記錄的數據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每個人測量的結果都不同,現在我要你們只匯報一個最準
確的數據,怎么辦?這時就要學會求“最后值”了。“最后值”就是最接近真實的數據。(板書:最后值)
[反思:這個過渡環節顯得有些生硬。教師直接把“最后值”的概念告訴給了學生,而為什么需要“最后值”,
可以讓學生結合現實討論一下,了解求“最后值”的必要性。]
師:怎樣確定最后值呢?
生:算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師:會不會算平均數?
生:會!
師: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生:……
師:除了求平均數外,還有兩種方法:1.取中間值。(板書:中間值)就是不大不小,位于中間的那個數。比如
這個小組的中間值就是28秒43至33秒52之間。(板書:28秒43~33秒52)2.如果有兩個同樣的數據,那這個數據
也可以作為“最后值”。這個小組沒有,哪個小組測出了同樣的數據?
生:沒有。
師:那好,我們選擇一種方法,算一算本小組的“最后值”是多少。
生:(同學們開始計算最后值)
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本組計算的結果。
生:(匯報結果)
師:這一段音樂的正確時間是30秒,我們計算的最后值與它的差別大不大?現在知道最后值的作用了吧。
生:知道了。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練習。(顯示投影)“尺子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長度!闭埻瑢W們照樣子說話。
生:秒表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時間。
生:彈簧稱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重量。
生:溫度計可以幫助我們知道溫度。
生:皮尺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距離。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尺子、秒表、溫度計等都是測量工具。它們都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認識事物。
師:快下課了。最后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66面的挑戰自我,完成下面的“試劍石”。
(同學們做練習,下課)
第二課時
(制作自轉旋翼,繼續訓練使用秒表的技能)
師:(出示自轉旋翼)同學們玩過它嗎?
生:玩過。
師:(教室里在2米高處自前向后拉了兩條黃線。教師將自轉旋翼舉到黃線處)我放手它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