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水
師:說得真好。還有誰想說?
【設計意圖:教學內容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的探索活動,活動的前提是學生安全有序。通過談話式的教學,和教師的正確示范,引導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讓學生有序、安全地實驗。】(二)探究活動二:給水變個樣師: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我們用手捧起水,水會怎么樣?大家以小組的形式,每人輪流捧起水槽里的水,看看水會怎樣?注意:不要把桌面弄濕了。師:描述得真好。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流動。(板書:水是流動的)師:水會流動,那水究竟是什么模樣的?有沒有固定的形狀?請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你的同桌同學談談。師:同學們的分析都有道理,下面我們驗證一下,分組來做一個游戲:玩水球。玩水球時,各組組長拿起桌子上的氣球,放進盆子里裝水,注意不要裝太滿,然后把氣球的口扎實,最后組員輪流玩水球,擠壓氣球,使它不斷改變形狀。玩的時候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把氣球弄破,我們邊玩邊觀察,體會水的形狀變化。師:同學們總結得真好。對了,水會流動,所以它沒有固定的樣子。(板書:沒有固定的樣子。)(三)探究活動三:給水定模樣師:同學們請看,我的面前擺著各種形狀的容器,如果把水倒進不同形狀的容器,大家猜猜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師:是不是這樣呢?我請一些同學上來驗證一下。師:把水倒進什么樣的容器里,水就會變成容器的樣子。進一步驗證了水具有流動性以及沒有固定的形狀這兩個特點。總結:師:這節課,我們學了水的特點。現在,你知道水的特點了嗎?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活動的安排,使學生從動手操作中,直觀準確明白到水的特質,而且在實驗過程中,以具有興趣的實驗吸引學生觀察,自主思考,使課堂教學出現高潮。】三、拓展延伸:液體。師:說得真全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水這樣可以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叫液體。比如說白酒,白醋,牛奶都是液體。你還能不能舉出一些液體的例子呢?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的知識點更好地延伸。】四、質疑總結:師: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或者說有什么覺得疑惑的地方嗎?師:有沒想過水是無色透明的,為什么海水看起來是藍色的,湖水看起來是綠色的呢?師:其實舀一勺海水看看,海水既不是藍色的,也不是白色的,海水就像自來水一樣,是無色透明的。是誰給大海涂上了顏色呢?這是太陽光變的戲法。同學們有空可以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師:師: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師:同學們在這節課的表現都非常好,能積極思考,勇于實踐,敢于質疑,同組之間能互相合作。回答都非常精彩。是啊,正是因為有了水,地球才顯得如此的美。正是有了水,我們人類才得以幸福地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水資源。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上網查找的方法,是教給學生更好的技能,讓學生通過此途徑拓寬知識面。而總結評價則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情況,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指明方向。】[板書設計]
哪杯是純水
常溫常壓下顏色氣味能否流動有無固定形狀形態無色透明無味能流動無固定形狀液體
第二課時[設計理念]以培養科學素質為宗旨,從發揮學生主體性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觀察、操作、實驗等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和內化,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獲取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尊重事實和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的思維。[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選自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課設計了“往水里加點東西”、“茶葉會溶解嗎?“如何加快溶解”等活動。[學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常常用到溶解這一知識,而對于什么是溶解,學生還無法給出定義,以及改變溶解的速度的方法也沒有一個全面的概述。[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知道影響溶解的因素。(攪拌;加熱;弄碎)二、探究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研究,獲取新知識及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態度。[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影響溶解的因素。2、教學難點:能恰當運用溶解的因素使物體溶于水中。[教學準備]燒杯(多個)、鹽、糖、油、小石子、清水,茶葉等。[教學過程]一、 激趣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魔術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做一個有關水的魔術,好嗎?【設計意圖:利用同學們愛玩魔術的心理導入新課,緊緊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玩的魔術就是放入水里的糖,鹽怎么會消失了呢?以此激發起同學們探索的欲望。】二、 活動探究:往水里加點東西。師:分別把少量的糖、鹽、墨水、油和小石子加到對應的燒杯的水里,攪拌,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并記錄下來:在做之前,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攪拌的方法。我觀察到的現象糖鹽墨水油小石子師:哪個小組想把觀察到的現象和大家分享?師:油加入到水里,浮在水的上面;小石子加入到水里,沉到了水底;墨水加入到水里,水就變黑了;而糖,鹽加入到水里,則看不見了。有哪個同學知道糖和鹽跑到哪兒去了?生:小組討論,代表回答。師總結:簡單地說,如果一種物質像糖和鹽一樣,可以均勻地分散在水中,就說它在水中溶解了。一些物質加到水中以后不見了,說明這種物質可以溶于水,這種現象叫溶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水的溶解性。(板書課題)師:生活中有很多物質可以在水中溶解,你能舉出一些例子來嗎?師:汽水同學們都喝過,那么汽水是什么物質溶于水了?跟你同桌的同學說一說生:小組討論。師演示:把茶葉泡在熱水中,(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發生的現象。)強調做這個實驗要注意不要被燙著了。師: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水變黃了,茶葉還在呢?把你的看法和同組的同學討論討論。師:生活中有些物質象茶葉一樣,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設計意圖:科學探究的核心就是強調“動手做”,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在這環節的探究中,我主要讓學生分小組實驗,通過把把少量的糖、鹽、墨水、油和小石子加到對應的燒杯的水里,攪拌,觀察出現的現象,以此來理解總結出溶解的定義。】三、 活動探究:怎樣加快溶解。師:溶解有快有慢,那什么是決定溶解快慢的因素呢?想知道嗎?師:在將要操作的下面的每一組的實驗中,要求:兩只燒杯里的水都要一樣多;加入的糖也要一樣多。實驗的時間也要相等的。但是結果是否一樣呢?請同學們認真邊認真分組實驗邊認真觀察,并把你的觀察結果和同學們交流。第一組實驗:把等量的方糖同時放入等量的、溫度相同的水中,一杯靜置,另一杯用筷子攪拌,你會發現什么?第二組實驗:把等量的方糖同時放入等量的水中,其中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熱水,進行同樣速度的攪拌,你又發現了什么?第三組實驗:把等量的方糖,同時放入等量、同溫的水中,其中一杯放的是整塊的方糖,另一杯放的是弄碎了的方糖,進行同樣速度的攪拌,你這時又發現了什么?師:哪個同學能把自己觀察到的向全班說一說?師:你認為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有哪些?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說。(板書:加快物質溶解的方法有:攪拌、加溫、弄碎。)【設計意圖:通過分小組實驗,讓學生探究出決定溶解快慢的因素。因為只有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于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度高,課堂研究興趣濃厚,學生研究的時間充分,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學中。】四、 總結全課。師:在這一節課的學習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獲呢?課后有時間,同學們可以上網看看以下這個有關水的溶解的視頻水溶解:拓展------濁水變清提問:我們平時常喝的水從哪里來的?學生討論后回答:有些地域是地下水,學生可能會回答,從水井里打上來的。(出示被污染、較渾濁的河涌水的圖片)為什么不直接取江河里的水喝?(出示自來水凈化過程圖解或視頻)江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飲用,但可以通過凈化以后再飲用,講述自來水凈化過程。歸納方法:沉淀、過濾 示范:過濾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讓學生對知識點以及自己的學習表現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