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 2 )學生說一說每句諺語的含義,教師簡要講解。
( 3 )教師補充講解一些看云識天氣的諺語。
5、總結與拓展。
( l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 2 )布置課外活動:搜集更多的與云相關的諺語,利用這些諺語幫助我們觀測天氣。
教學后記
15 下雨啦
教學目標
1、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2、會做雨的成因的模擬實驗。
3、能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4、體會到與人合作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三角架、酒精燈、石棉網、火柴、玻璃片、試管夾杯、水;雨的成因的相關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1、導人。
( l )談話:下雨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請大家想一想,下雨前、下雨中的情景是什么樣的?
( 2 )提問: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雨是怎樣形成的?(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2、做雨的形成的模擬實驗。
( l )教師演示:雨的成因模擬實驗。
( 2 )提出實驗要求:小組分工合作、仔細觀察、做好記錄。
( 3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 4 )集體交流實驗現象。
( 5 )小組討論:實驗中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 6 )集體交流討論結果。
3、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 l )分小組討論:請你們聯系上面的實驗現象討論,自然界的雨是怎樣形成的,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 2 )集體交流小組討論的結果。
( 3 )比較:我們的結論與實驗前的想法一致嗎?
( 4 )出示有關雨的形成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
4、總結與拓展。
( l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 2 )布置課外探究:關于風你們還知道些什么?如海風、陸風、山谷風等,請你們回家查找有關資料,然后與同學交流。
教學后記
16 雨下得有多大
教學目標
1、知道判斷雨的大小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降雨量以及氣象站測量降雨量的方法二
3、會制作簡易的雨量器。
4、會用簡易的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判斷雨的大小。
5、對判斷雨的大小和用簡易的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等活動充滿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雨量器、做好的簡易雨量器、有關降雨最的視頻資料。
2、學生準備:直口瓶子或塑料瓶去掉上面部分、紙條、膠帶或固體膠、小石子。
教學過程
1、導人。
( l )提問:自然界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 2 )談話:下雨了,雨下得有多大?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2、學習判斷雨的大小的方法。
( l )提問:請你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判斷雨的大小的?
( 2 )閱讀教材上的有關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資料。
( 3 )說一說:怎樣來分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 4 )出示一段視頻資料,讓學生觀看,提問:畫面上的雨下得有多大?
3、了解氣象站測量降雨量的方法,學習制作簡易雨量器。
( l )談話:雨的大小不同,降雨的多少也不同,氣象站是怎樣觀測降雨的多少的呢?
( 2 )閱讀教材上的有關文字資料和雨量器的圖片。
( 3 )講解:降雨量及其計量單位。
( 4 )出示雨量器,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
( 5 )談話:想自己制作一個雨量器來測量降雨量嗎?
( 6 )出示制作好的簡易雨量器,講解制作方法。
( 7 )學生制作簡易雨量器,教師巡視指導。
( 8 )展示并評價學生制作的簡易雨量器。
4、總結與拓展。
( 1)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