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3)實施完成觀察計劃,并按教材上的提示進行自我評價。
3、觀察一棵樹。(室外活動)
(1)劃分觀察區域,領取觀察工具。
(2)提出觀察要求和注意事項:
①觀察時一定要做好記錄;
②要盡量與組員合作觀察;
③注意安全;
④不傷害樹木。
(3)小組活動。教師要關注各個小組的進展情況,發現學生在觀察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支持。
(4)活動情況交流。交流以小組代表發言的方式進行。
4.給樹做張“身份證”。
(1)小組研討:“身份證”上需要什么信息?如何制作“身份證”?
(2)小組活動:設計個性化的“身份證”。
(3)展示、評價各組的作品。
5.認養一棵樹。
(1)談話:我們都是爸爸媽媽呵護的快樂寶貝,校園里的小樹,誰來呵護它們呢? ‘
(2)師生商討認養小樹的責任和義務。
8 小動物的家
教學目標
1.了解動物生活與環境的關系,知道動物都生活在它適應的環境里,不同的環境生活著不同的動物。了解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事實。
2.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環境。
3.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生活的環境,能用簡單的器材做模擬動物生活環境的實驗,并堅持觀察動物和環境的關系。
4.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小動物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課前在校園里做一次調查活動,估計一下學生可能找到哪些小動物的“家”,設想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劃分好各小組的觀察區域。
(3)準備一些防蚊蟲叮咬的藥物。
2.小組活動材料:
(1)工具:小棍子、放大鏡、昆蟲盒、小鏟子。
(2)給動物做“家”的材料:紙盒、深色的布、土壤、小水壺等。
3.學生準備:糖果、餅干、水果片等食物,手套,科學記錄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展示在本單元第1課時畫的“校園動植物分布圖”,談話:在我們的校園里許多地方都發現了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的“家’’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訪小動物的“家”。
2.討論探究活動計劃。
(1)在校園里我們能夠找到哪些動物的“家”呢?你知道它們
的“家”在哪里嗎?(調動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
(2)明確探究目的:觀察小動物把“家”安在什么地方,它們的“家”有什么特點。
(3)小組討論、交流:我們打算怎樣去觀察小動物的“家”。
(4)小組討論:為了觀察小動物的“家”,我們應該做那些準備?應注意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從工具準備,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注意事項三個方面思考。)
(5)指導做觀察記錄的方法。
3.小組活動:觀察小動物的“家”。
(1)各小組領取觀察工具,到活動場地,開展探究活動。
(2)教師在各小組之間巡回觀察,了解小組活動進程,分享學生的快樂,提醒學生及時記錄并注意安全。
(3)每組選擇一種喜歡的小動物,用昆蟲盒帶回教室,然后整理觀察記錄表。
4.交流觀察結果,分析動物和環境的關系。
(1)小組匯報:我們觀察了……動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圍是……,它的“家”的特點是……,我們還觀察了……。(給學生一個描述的句式,幫助學生把表格上的內容變成有條理的描述性語言。)
(2)比較:這些小動物的“家”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小動物的“家”也就是它們的棲息地,是它們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雖然不同的動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隱蔽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