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學案1
2 考察計劃展示會
一、學習目標
1、在展示的過程中,啟發學生自己比較、自己討論、自己總結,使他們能夠初步體驗怎樣計劃與組織,悟出計劃與組織的重要意義。
2、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訓練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學會欣賞他人,培養合作精神。
3、根據所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教學實際,充分開發和利用本班學生的智慧,學生進行體驗怎樣計劃與組織,了解計劃與組織的一般內容和要求,
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主地總結出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等。
四、學習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1、考察計劃展示會
考察計劃展示會步驟:
(1)讓各小組將制定好的考察計劃貼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組織全班學生參觀。也可以把各組的考察計劃復印若干份,每組發一份,這樣便于下面的討論與總結。這一過程既是參觀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比較與評價的過程。
(2)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哪些小組的準備工作做得好?計劃與組織的內容有哪些?”并讓他們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計劃與組織項目清單”里。(3)進行集體交流與討論,集思廣益,統一認識,清楚制定考察計劃的項目和計劃與組織的要求。
2、評選最佳考察計劃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對怎樣計劃與組織有了新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每一位學生計劃與組織的能力,下面讓學生分組制定一個完整的考察計劃,并且要從中選擇適合全班考察的內容,評選出最好的考察計劃,用來指導下周六的科學考察活動。
第二單元 吃得好嗎
一、教材設計說明
《吃得好嗎》是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也是綜合探究活動第一單元,“二級目標”是“能組成小組,作好觀察、實驗的準備”。本單元圍繞“吃”的話題設計了《我們吃什么》、《食物中的營養》、《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個步步深入的活動內容。(見表2-1)
凸顯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特點,本單元要重點指導和訓練學生“能組成小組,做好觀察、實驗的準備”的計劃與組織能力。《我們吃什么》一課,在給食物進行分類之前,進行分組能力的訓練,通過協商和討論引導學生自行分組,并概括出分成小組、推選組長、作好分工的方法。教材設計通過卡通討論的場面和分組建議對學生進行了細致地指導,拓展活動還將繼續強化這一能力培養。《食物中的營養》則側重指導和訓練學生“觀察和實驗前怎樣做好準備工作”,教材里引導學生圍繞“怎樣作好觀察與實驗的準備工作”展開討論,并用表格的形式實施教學,在豎欄里用“材料準備建議”的形式進行適當地指導。后面兩課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分工、準備活動材料等計劃與組織工作,使探究能力的培養逐步深化,體現出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指導思想。(見圖2-1)
本單元的編寫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安全健康的人文關懷。學生對“吃”是熟悉的,體驗是豐富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科學飲食、營養搭配全面合理、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學生并不多。同時,社會上兒童食品種類豐富、花樣繁多、色彩艷麗,其中有不少是不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和營養要求的,嚴重威脅著兒童的身體健康成長。選取這一話題,就是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關注學生的飲食狀況。四個活動標題聯系緊密、步步深入,引領兒童逐步探究我們吃什么——我們為什么要吃食物——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我們應該怎樣合理搭配食物,這些問題貼近兒童的生活,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以活動為載體是本套教材的鮮明特點,本單元圍繞這些生活化的問題,我們精心設計了多個兒童樂于參與的“做中學”活動,比如給食物分類、調查食品里的添加劑、研究食物中的營養的實驗、研究食物的消化實驗、觀察與思考食物結構金字塔、評選健康小專家等,這些活動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計劃與組織主探究能力的主要平臺,也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還是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形式。為此,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注意扶放結合,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和經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