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沉和浮》單元教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液滴加熱調制液體觀察—發現—推測—驗證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教學后記: 學 生 活 動一、馬鈴薯的沉浮:1、觀察馬鈴薯的沉浮。(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況。(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個杯子中,觀察它的沉浮。二、觀察比較兩種液體:1、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熱實驗(液滴加熱:各取一滴液體來觀察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羹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中一個不銹鋼調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的白色顆粒物。)3、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兩種液體一樣嗎?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三、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2、每個小組調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3、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用同樣方法,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驗,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進行檢驗。4、思考:從實驗現象和結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四、閱讀資料:閱讀本課的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課 題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課 時8學 習目 標科學概念:1、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3、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過程與方法:1、通過簡單的推測、驗證活動獲得數據,并轉化為證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2、整理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形成科學概念。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現象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學 習重 點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教 學準 備每組一個鉤碼、一個馬鈴薯、一個彈簧秤、一杯清水、濃鹽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 學 活 動 過 程 教 師 活 動一、測量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討論: 2、討論:4、根據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進一步類推馬鈴薯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況,從而驗證學生原來的推測。二、推測與驗證:1、思考: 2、從馬鈴薯和液體的重量去比較會有什么結果?比較重量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要在同體積的情況下比較重量。)6、分析表中的數據,我們知道馬鈴薯沉浮的秘密了嗎?物體的沉浮與液體有什么關系呢?小結: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清水重,而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這就是造成馬鈴薯沉浮變化的原因。三、判斷塑料塊的沉浮:四、沉浮原理的應用:比重計的作用可以教師講解為主,或者用多媒體課件配合講解。五、整個單元的總結:
板書設計: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