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匯集
15、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16、(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
17、(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
2、鐘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鐘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1秒鐘),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1分鐘)。
3、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5、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新 課 標第 一網
6、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7、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與(“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制成的(計時器)。
8、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9、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
11、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12、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制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3、計時工具準確性的提高要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
14、雖然像(日晷)、(水鐘)以及(燃油鐘)、(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
15、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6、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7、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8、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9、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20、(機械擺鐘)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2、(晝夜現象)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圓周運動)有關。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后,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6、(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7、(天體的東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8、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