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2、學習幾種混合與分離的操作方法。
3、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混合后是否發生了變化。
教學準備:玻璃杯、鹽、水、沙……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主題人物在廚房里不小心將鹽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獲得鹽,應該怎么辦?引出課題:《混合與分離》。
二、新授
活動一:物質的混合。(明確是兩兩混合)
1、讓學生認真觀察混合前各物質的特點,并寫出混合后可能出現的現象。
2、學生按照書中的提示進行混合。
3、在燒杯中進行實驗,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質攪拌均勻。
4、仔細觀察,將混合前后的物質做對比。
5、閱讀資料p14。
6、拓展:分離鹽和水。安照書本p14-15頁的四個步驟進行實驗。
活動二:分離混合物。
經過討論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過濾的方法進行分離;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過靜置的方法分離;沙和綠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篩子篩去較細的沙子(如果綠豆較少,也可采用直接鑷取綠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蘇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質產生不能用分離。
三、教學后記:初步了解物質混合與分離的一些基本操作,并從中體會有的物質變化可逆,有的物質不可逆。學習幾種混合與分離的操作方法。
第3課 生銹與防銹
教學內容:課本第16-19頁。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鐵生銹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銹方法。
2、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及把科學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教學準備:鐵釘、水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工人們給鐵門刷油漆的時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種橙色的油漆(防銹漆),好奇的琪琪提出“鐵門為什么都要刷這種油漆”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銹與防銹》。
二、新授
活動一:探究鐵生銹的原因。
1、歸納總結在生活中發現的鐵生銹的現象。
2、學生討論、推測鐵生銹的原因以及設計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想。
3、根據書本p18做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4、總結。
引導學生認識到:①氧和水要同時存在,鐵才會生銹;②干燥的空氣中,鐵不會生銹,因為生銹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鐵釘密封后不會生銹,因為沸水中沒有氧。
活動二:防止鐵生銹。(安排在兩周后進行)
1、討論鐵生銹的危害。
2、防治鐵生銹,要針對鐵生銹的三個條件——鐵、空氣和水提出防銹方法。
3、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其他學生先評價。
4、比較各種方法的效果。
四、教學后記:初步了解鐵生銹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銹方法。
第4課 燃燒與滅火
教學內容:課本第20-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燃燒的條件及控制燃燒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災的滅火方法。
3、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及把科學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教學準備:燒杯、蠟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廚房里,鍋燒得太熱油著火了,媽媽當機立斷地蓋上鍋蓋,波波不明白為什么蓋上鍋蓋就能滅火,由此激起學生思考,引起學生討論。
二、新授
活動一:物質的燃燒。
1、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列舉出可以燃燒的物質,并說出這種物質燃燒的例子。
2、指出書本p21頁中哪些物質可以燃燒、哪些物質不可以燃燒。
3、分析一下燃燒產生了哪些新的物質。
4、提問“還有哪些物質可以燃燒?”。
5、引申問題:為什么紙的燃燒要先用火柴引燃?
活動二:熄滅的原因。
1、 學生看p22的情境對話,思考:酒精燈蓋上蓋子就熄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