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2、 模擬實驗:用燒杯罩住燃燒著的蠟燭,會發生什么現象?燃燒還能持續嗎?
3、 實驗時,記錄實現現象。
4、 分析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5、 引申問題:為什么蠟燭的火焰可以被吹滅?
活動三:讓木炭燃燒得更旺。
引導學生能從三個條件出發來全面考慮問題。
活動四:判斷人們是通過控制燃燒的哪些條件進行滅火的。
總結滅火的方法:在滅火時往往只需要破壞燃燒條件中的任何一個。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況下,應該用什么辦法來進行滅火。
活動五:防止火災發生。
指導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關方面的知識,并互相交流。
三、教學后記:初步認識燃燒的條件及控制燃燒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災的滅火方法。
第二單元 生物與環境
第5課 植物與環境
教學內容:課本第52-63頁。
教學目標:
1、知道環境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
2、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特征。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四個主題人物觀察到在植物園陰生植物區里的植物,其葉子都是大而綠,而仙人掌沒有這樣的葉子,引發問題——仙人掌是種在陰生植物區里的嗎?
二、新授
活動一:仙人掌和龜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別在哪里?
2、此差別與環境的關系。
活動二:耐旱的本領。
1、明確提出實驗要求。
2、引導學生按實驗步驟進行。
3、思考和討論: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
4、引導觀察塑料袋內壁會有什么現象出現?為什么塑料袋的內壁會有水珠?水珠是怎樣來的?塑料袋內壁的水珠多與少說明什么?學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
活動三:植物的形態結構與環境。
1、利用實物投影將沙漠、高山、草原、熱帶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來。
2、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觀察、比較和討論。
3、讓學生去了解以上環境的氣候特點。
4、重點觀察、了解、分析不同環境里的種類、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態等,并記錄下來。
活動四:觀察身邊的植物。
1、活動前,引導學生分好小組,選好組長,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2、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植株的高矮,葉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這樣?
3、參照課本的樣式,填寫完整觀察報告。
資料:溫室。
1、出示一幅溫室里的植物圖。
2、生通過圖片去觀察認識溫室的環境條件。
3、通過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到利用科學技術是可以改變生物的生活環境的。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感受?
第6課 動物與環境
教學內容:課本第36-43頁。
教學目標:
1、了解動物在適應環境方面的具體實例。
2、認識動物的形態和生存本領是與其生存的環境密切聯系的。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一幅松鶴延年圖激活了對主題任務的思考:丹頂鶴能生活在松樹林里嗎?
二、新授:
(一)活動一:丹頂鶴適合生活在哪里?
1、引導學生認識沼澤地和松林的環境特點是什么。
2、仔細觀察丹頂鶴標本,發現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適合生活在環境中。
3、把丹頂鶴的外形特征與其他生活在該環境的動物進行對比。
(二)資料:有趣的鳥足。
運用實物投影將各種各樣動物的足投影出來,引導學生討論,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這類動物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