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教學內容:課本第71-76頁。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空氣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實驗等探究活動,了解不同地方空氣的塵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
3、從實驗的結果中總結出保護空氣、減輕空氣污染的好建議。
教學準備:膠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圖中主題人物發現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現在變成藍色了,提出疑問:“那時的天空為什么是灰蒙蒙的?”
二、新授:
(一)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氣的例子?
1、講講書上空氣污染物來源的信息。
2、學生聯系生活,討論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污染空氣的例子。
(二)活動一:塵埃知多少。
1、實驗準備和將膠片放到選定的地點。
2、取膠片和進行比較分析。
3、通過比較與分析,你發現了什么?得出:塵埃的多少與膠片放置的位置、放置時間、天氣情況有關系。
(三)討論:怎樣才能減少空氣中的塵埃?如何了解空氣中其他污染物的情況,有什么辦法?
讓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更全面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空氣污染問題。進一步明確人類活動對空氣污染的影響。
(四)活動四:怎樣保護空氣。
1、進行學校周邊的實地考察。
2、指導學生進行簡單調查報告的撰寫。
3、為編寫手抄報作準備。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將怎樣做?
第12課 水質調查
教學內容:課本第77-82頁。
教學目標:
1、知道主要的水污染物。
2、了解不同水質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波波被美麗的湖色吸引住了,忍不住發出贊嘆:“多綠的水啊!”可是,彬彬的回答引起了思考:“可這水不一定干凈呢,它很可能受到污染了。”水里有什么?不同水質的水對生物會有什么影響?污水從哪里來?……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做個調查吧!”
二、新授:
(一)活動一:制訂調查方案。
1、設計制定調查方案。
包括:調查的題目、調查成員、背景說明、調查目的、調查的方法和步驟、任務的安排、調查的結果等內容。
可參照書p78妍妍、彬彬他們的調查方案。
2、實地考察和取樣。
(1)師說清楚安全事項。
(2)注意取水樣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3)取樣后,要對水樣進行編號,并進行記錄。
(二)活動二:水里有什么?
1、認識干凈水的特征:清澈透明、無色無味。
2、對水樣進行觀察:
(1)利用各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
(2)利用工具進行觀察。
(3)進行實驗,是否有其他雜質。
(4)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三)活動三:輪藻的生長變化。
1、取不同的水樣。
2、放入輪藻,觀察輪藻的生長變化情況。
3、觀察一段時間,并做好記錄,組織全班交流。
(四)討論:水樣受到污染的原因以及保護水質不受污染的方法。
搜集資料和分析可以得知水中的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幾個方面。
(五)資料:污水哪里來?閱讀書本p81。
(六)網上學:我們的調查報告。
以書本p82的調查報告作為范例,提示學生完成調查報告。
三、全課小結。
第13課 變廢為寶
教學內容:課本第83-91頁。
教學目標: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對垃圾進行分類。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數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教學準備:一些家庭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