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活動三:色盲可以遺傳嗎?
1、色盲的定義。
2、學生與家人一起做紅綠色盲測試。
3、查閱資料,了解常見的遺傳現象并記錄下來。
活動四:生物的變異現象。
1、學生登陸“小學科學網”,了解生物界除了遺傳現象,還存在變異現象。
2、調查生活中生物變異的事例。
三、全課總結。
第9課 進化中的生物
教學內容:課本第57-64頁。
教學目標:
1、能解釋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含義。
2、能以某類生物為,闡述生物進化的過程。
3、了解化石是生物進化的主要依據。
教學準備:回形針、原始海洋景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設計幾個主題人物在馬德拉島考察時的發現來引出該課題的任務。“這個小島的昆蟲真奇怪,要么翅膀非常發達,要么就沒有翅膀。”“為什么會這樣?”
二、新授
(一)活動一:強風與翅膀。
1、認真閱讀教科書,了解馬德拉島的地理環境(常年刮強風)。
2、思考問題。
3、根據書中給出的資料,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4、小組內進行分析與討論,再組織匯報,讓學生說出理由。
5、根據書所介紹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6、得出結論。
(二)拓展:大自然的選擇。
1、閱讀書本后,分析問題。
2、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看法,并記錄下來。
3、全班交流。
(三)活動二:
1、看相應的原始地球、原始海洋景觀圖,并運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繪。
2、生觀察不同時期各種動物的身體結構。
(四)活動三:
1、出示大猩猩、蝙蝠、鯨,以及它們前肢骨圖。
2、觀察并比較它們的結構有什么相同之處,猜測它們源于共同的祖先。
3、參照書中的方法,模擬制作動物的前肢骨模型。
4、發現這三種動物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
(五)閱讀資料:達爾文與“自然選擇”學說。
(六)拓展:海龜與“自然選擇”學說。
以海龜從孵化到生存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認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七)活動四:尋找鳥類的祖先。
1、出示三葉蟲或古代植物的化石標本,或一些化石圖片。
2、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
3、引出問題:“為什么不同的地層中,化石的種類會不一樣呢?”
4、引導學生能過細心觀察不同地層化石模式圖,發現了……
5、展示始祖鳥和現代鳥的圖片。
6、觀察分析,小組討論。
三、全課小結。
第10課 網絡課堂——探索恐龍滅絕的原因
教學內容:課本第65-68頁。
教學目標:
1、知道關于恐龍及其滅絕的一些知識和學說。
2、了解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教學準備:電腦室多媒體教學控制平臺。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距今約7000萬年前,恐龍仍然是地球的“霸主”。然而,在6500萬年前,它們奇跡般地全部滅絕了。恐龍為什么會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干凈凈”?這是一個科學之謎。我們一起來當科學家,踏上探索之旅。
二、新授。
1、研究任務:
(1)明確兩個階段的研究任務。
(2)組成學習小組,選擇研究專題。
2、研究過程:
學生通過“小學科學網”進行兩階段的合作研究,得出研究結論。
3、網絡資源:
把探索過程收獲在“小學科學網”上和同學分享,共享資源。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單元 保護環境
第11課 保護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