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三)討論:動物的外形特征、行為與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
1、教師提供不同的動物標本。
2、學生分小組觀察與討論,探尋這些動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習性適應其生活環境。
(四)知動二:奇妙的身體特征與生活習性。
1、布置課前搜集資料獲取有關動物捕食、安家、保護自己等本領的信息。
2、組織交流活動。
先小組交流自己的資料,小組將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再組與組之間交流,討論動物的生活習性與環境的關系;最后全班交流,談談自己的收獲與體會,發表對動物生存本領的感想。
(五)網上學:動物的特殊本領。
教師指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
三、全課小結。
第7課 食物鏈
教學內容:課本第44-49頁。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關系。
2、懂得食物鏈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主題人物在進行網上學習,鼠尾草、松雞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他們——松雞和羚羊為什么會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動一:動物吃什么?
1、以小魚、小貓等為:引入“大魚吃小魚”、“小貓喜歡吃魚”等話題。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科書上的圖,找出圖中的所有動物。
3、給找出來的動物找食物。
4、分析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
(二)討論:動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幾類?不同食物類型的動物之間有什么關系?
通過討論,學生將可以區分不同的食物類型的動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為認識食物鏈作進一步的鋪墊。
(三)活動二:串起來的食物鏈。
1、明確本活動的任務。
2、加深學生對食物鏈的認識,引導學生把紙條粘起來串成環。
3、活動后,指導學生把各小組做好的不同的紙環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環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來。
(四)活動三:斷了的食物鏈。
1、以車鏈為例,如果斷了就不能再帶動輪子轉。
2、思考:如果食物鏈斷開了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3、分析自己在活動2中用紙環串連成的食物鏈。
4、剪斷其中一個環,觀察串連成的食物鏈會怎樣。
5、引導學生討論如果一種動(植)消失對其他動物有什么影響?
(五)討論:自然界中,食物鏈斷了會有什么后果?
1、設想:食物鏈斷了。
2、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后作出分析。
三、全課小結。
第三單元 遺傳與進化
第8課 代代相傳的特征
教學內容:課本第51-5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自己和家庭成員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遺傳的。
2、了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創設“琪琪的小酒窩好漂亮啊!”“她爸爸或媽媽也有酒窩嗎?”這一情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是否生物的許多特性是可以遺傳的。
二、新授
活動一:你跟親人長得像嗎?
1、上課前一周,布置學生按照p52、53的表格開展調查。
2、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的發現。
3、組織學生對小組內各同學的調查數據進行對比與分析。
4、可能有的學生提出質疑,可在以后學習生物的變異時再加以分析。
活動二:優勢眼能遺傳嗎?
1、根據p54的方法,確定自己的優勢眼。
2、同樣的方法,調查自己的家人的優勢眼。
3、研究優勢眼的牲征是否在親人之間有規律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