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全冊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
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議波波把垃圾分類后再放到相應的垃圾箱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類”和“怎樣分類”等問題。
二、新授:
(一)活動一:家庭垃圾調查。
1、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對家里的垃圾進行觀察及記錄。
2、了解家庭垃圾的產生及組成。
3、根據調查的結果,在課堂上總結,得出結論。
4、結合書中的調查結果與自己調查的情況,展開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
(二)活動二:垃圾分類。
1、學生認真觀察書中多類型的垃圾。
2、分組完成對垃圾分類的任務。
3、引導學生對垃圾中不同的物質進行認識。
4、認識垃圾回收箱的不同功能。
5、設計一個家庭垃圾處理方案。
(三)活動三:分離可回收的垃圾。
1、學生分組討論及設計方案活動。
2、指導學生根據物質性質選擇分離工具。
3、活動中,學生記錄好本小組的分離方法、工具,并填寫在書本上的流程圖。
4、全班交流,對各組方案進行評價。
5、圍繞分離出來的垃圾展開關于它們的用途進行討論。
(四)討論: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它們經過處理后會變成什么?
從書中給出的四組圖可以獲得信息,了解到回收得到的物質經過處理和生產后,可以得到各種用途的產品。
(五)活動四:制造再生紙。
1、講述清楚制作過程。
2、分兩段時間進行,第一段時間學習有關知識,并進行實驗的第1、2步;第二段時間進行實驗第3-5步。
三、全課小結。
第14課 和諧的家園
教學內容:課本第92-95頁。
教學目標:
1、知道哪些資源開發是“有利”和“不利”的。
2、知道一些簡單的圖例,學會合理設計。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波波收到了一封信,從波波的表情上看,一定是有什么事讓他為難了。從而促使學生閱讀信的內容,自然導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問題上。
二、新授
活動一:認識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學生搜集資料。
2、師組織學生進行資料上與資源開發的地區進行分析對比。
3、找出“有利”與“不利”兩種情況。
4、展開討論。
活動二:設計新家園。
1、提出問題:如賓館、餐廳、停車場等應考慮建在什么地方。
2、指導學生學習相應的地理與環境知識。
3、使用圖例來標識建筑物。
4、展示學生作品。
三、全課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