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數學第十一冊《百分數的應用(四)》教學說課
師出示三張復印的存單(分別為①200元,存期3年,年利率為2.7%。②100元,存期2年,年利率為2.43%。③200元,存期1年,年利率為2.25%。),請學生觀察這三張存單,說說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師巡視。
師小結:存期不同,所以年利率不同,其實銀行的利率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所確定的,不同時期的利率是不同的。
師出示現行銀行儲蓄的利率表: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這里的2.7%表示什么意思?(生:這里的百分之二點七,表示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二點七。)
師:是定期幾年的利率?(生:三年。)
師:這里的月利率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月利率是一個月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
3.引導探索,構建模型。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存期不同,利率不同,利息的多少與利率有關。請你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張存單,幫那位儲戶算一算,這張存單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存單利息,教師巡回指導。)
師: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關,那么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請學生觀察上述三個算式)(生:本金乘以利率再乘以時間等于利息。)
教師補上"×"和"=",形成計算利息的模型。
本金×利率×時間=利息
4.鞏固訓練,解釋應用。
學生掌握了利息的計算方法后,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訓練,為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一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分別請學生計算(1)張阿姨購買5000元三年期國庫券的利息,(2)張伯伯向銀行貸款7000元4個月的利息,(3)李叔叔存8000元活期半年的利息:二是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請學生設計1000元壓歲錢的儲蓄方案,(2)為王大爺出主意解決取款的兩難問題
四.教學效果的預測和反思
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良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方面的點:(一)通過從生活實際引人利息的計算,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切地一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連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應用題教學的應用性。(二)通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有關儲蓄的知識已知道哪些,自己舉例說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引導學生討論利息的多少與什么有關等教學活動,組織學生主動探索和構建利息計算的數學模型。說明教師已成功地轉換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和作用,能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組織和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
"利息的計算"一課,在改變傳統應用題教學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有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在進行應用題教學研究中感到困惑的:以此種模式和方法進行應用題的教學,在教學目標的把握上,其方向是否正確?長此以往,是否會造成另一種意義上的模式化?"利息的計算"一課,其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便于找到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如果換成其它的教材,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原型,那么其"創設情景"、"解釋應用"是否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