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比和比的應用》教學說明與教學建議
教材通過例2,以清潔劑濃縮液的稀釋為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兩部分。進而通過“做一做”的第2題,教學把一個數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問題。
教學建議
1. 聯系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這部分內容中,因為比與除法、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礎知識與除法、分數的相關知識,具有明顯的、可供利用的內在聯系。比如,比的后項不能為0與除數分母不能為0,比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求比值與求商,化簡比與約分,按比例分配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等等。因此,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當充分利用原有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聯系相關的已學知識,進行類比和推理,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結論,解決新問題。
2. 讓學生感悟相關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
在本節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聯系,不僅有利于生成新知識,也能加深對舊知識的理解,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為此,教學時應當采用適當的方式,讓學生看清并理解相關知識的聯系,知道它們的區別。同時也應注意,揭示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要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深究。因為在小學階段,很多知識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講深講透。
具體內容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1. 比的意義。
編寫意圖
(1)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教材精心選擇了中國人民引以為豪的內容作為載體,這一內容既富有教育意義,又能比較自然地引出比的兩種應用情況。教材先介紹飛船里的兩面長方形小旗,給出真實數據,引導學生討論長與寬的倍數關系,得到長度相除的兩個算式,由此引出同類量的比。然后再介紹飛船的運行路程與時間,讓學生用除法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后的速度,由此引出非同類量的比。進而通過這兩種情況的實例,概括比的意義。接著以這幾個比為例,說明比的讀、寫及比的各部分名稱,并由比值計算的實例,引出“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然后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具體說明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最后,由小精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分別相當于除法算式和分數中的什么?比的后項可以是0嗎?”
(2)“做一做”,安排了兩道練習。一道是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并求比值的練習,用以鞏固比的概念;另一道是求未知的前項或后項的練習,旨在通過求比的未知項,從另一側面理解比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建議
(1)教學比的意義前,可以先復習一些除法的應用,如:
①某班統計會騎車的人數,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會騎自行車的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多少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②路程÷時間=( )
總價÷數量=( )
教學比的意義時,可以先扼要介紹中國首次載人航天成功的大致情況,然后出示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里展示聯合國旗和我國國旗的照片,引出兩面旗,給出它們的長和寬,讓學生用算式表示長和寬的關系。
15÷10=1.5,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
10÷15=2/3,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由此引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即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或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教師還可以說明,不論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