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比和比的應用》教學說明與教學建議
接著,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的運行數據: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 km。讓學生用算式表示飛船的速度。由此引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也還有一種形式,就是用路程和時間的比來表示,如“神舟五號”運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然后通過提問:路程和時間,是不是同類的量?使學生知道兩個不同類量的關系也可以用比表示。教師還可以指出,兩個同類量的比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兩個不同類量的比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如“路程比時間”又表示速度。
進一步就可以概括出比的意義,著重說明這些例子都是通過兩數相除來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它們都可以用比來表示,所以“兩個數相除又叫作兩個數的比”。
然后,可以讓學生看書自學。通過交流,搞清楚以下幾點:
①幾比幾怎樣寫、怎樣讀?(可以寫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但仍讀作幾比幾)
②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③怎樣求比值?
④比值可以怎樣表示?(通常用最簡分數表示,能除盡時也可以用小數表示,能整除時就用整數表示)
⑤比和比值有什么聯系與區別?這個問題是個難點,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兩者的聯系在于,比值是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數表示,而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它們的區別主要是,比值是一個數,有時可以用小數甚至整數表示,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系,不能用一個小數或一個整數表示。
這個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情況下比和比值的表示形式完全相同,什么情況下它們的表示形式有區別?
前者如:8∶3=8/3,8/3既可以看作比,又可以看作比值。
后者如:8∶4=2,2是比值。
8∶4=2/1,2/1是比。
接下去,再讓學生思考回答課本上小精靈提出的兩個問題。關于比和除法、分數的聯系,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或者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即
a∶b=a÷b=a/b(b≠0)
關于比和除法、分數的區別,學生只要知道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系就行了。
至于為什么比的后項不能是0,一般學生都能回答。事實上,在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時,就能捎帶解決這個問題。
(2)“做一做”可以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書上。因為還沒有學比的基本性質和化簡比,所以第1題中練習本的本數之比寫成6∶8就可以了,這里不要求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花的錢數之比也是如此。交流、校對答案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兩人買練習本的本數之比和所花錢數之比,它們的比值相等。這是因為單價相同,買的本數越多,花的錢數也越多,所以本數的倍數關系與總價的倍數關系相同。
如果有學生寫出的比,前后項互換了位置,可以通過質疑,使學生明白:交換了比的前、后項,比的具體含義就變了,由小敏是小亮的幾分之幾,變成了小亮是小敏的幾倍。(實際上得到了一個新的比,叫做原來的比的反比,這個概念不必教給學生。)
第2題則可以讓學生說說,未知的前項或后項是怎樣求的。
(1)教材首先讓學生回憶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在比中有什么樣的規律?”進而按照將比與除法、分數類比的思路,舉出例子,并先利用比和除法的關系對實例加以研究,再讓學生自己根據比和分數的關系加以研究。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