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確定位置 4、實際測量
課后反思:
當天實際測量的效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學生都參與到實際測量活動中。我們先在教室里明白實際測量的要求,理解今天要進行的實際測量的方法可分三種:1、用工具測量;2、目測;3、步測。其中用工具測量的結果比較精確,而目測和步測有一定的誤差,特別是當距離比較長的情況下,目測可能誤差更大。
實際測量時,分以下活動操作:(1)先分三次行走60米所用的步數,計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長。從總體情況看,是身高高的學生的平均步長也長一些,最高的學生的平均步長在0.75米,我也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測量,我平時走路步伐比較小,我的平均步長只有0.68米。(2)目測學校操場從西到東水泥路的長度,再用步測核實。通過活動,學生得出的結果大都是130~140米左右。(3)目測學校3號樓教學樓,三1班到體育辦公室這4個教室和一個樓梯的總長,再用卷尺測量,看誰的目測與實際情況最接近,發現學校教學樓4個教室與一個樓梯的總長是20米。
通過今天的實際測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距離感。并要求步行回家的學生用步測的方式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大概是多少米。
課后反思:
這是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學習在地面上測量距離的方法,并安排實際測量。教材中安排了三部分活動內容。第一部分是教學用工具測量,重點介紹在測定相距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如何利用標桿在地面上測定直線,再測量出兩點間的距離,然后讓學生實際測量操場上兩點間的距離。第二部分教學步測,安排學生測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長,再步測操場的寬。第三部分教學目測,安排學生練習定距離目測,提供了目測較遠距離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幫助學生積累目測經驗,然后組織目測活動。實際教學時,由于一節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來不及完成如此豐富的教學任務,所以我適當進行了調整,如第一部分的內容簡單介紹,了解方法即可。第二部分做重點介紹,并課前就布置學生測算了自己的平均步長,然后課中直接來步測操場的寬。關于目測,學生目測的經驗并非這一節課就能積累,但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學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會逐漸有這方面的意識。
雖然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但一離開教室跑到操場上,他們立刻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活動的組織是最讓我們頭疼的事。
課后反思:
“實際測量”按照教材的思路組織學生在操場進行活動的,在第一個環節上,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兩點之間絕對直線式測量,在長距離的中間中正確添加標桿的方法,我特意讓學生測量籃球場的斜對角,以免學生測量直跑道時,直接貼著跑道的路沿進行測量,感受不到教材提及的方法,又由于沒有找到正宗的標桿,只得利用四個棍子代替了標桿,進行測量時,大家都感到棍子比標桿更好用,因為操場都是水泥地的,用標桿是插不下去的,下面的步測和目測效果都很好,只是目測學生不能有很好的感受,感覺作用不大,實際應用起來比較困難,只得提示學生今后有機會多練就會有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