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課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圓錐的體積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屬于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的領域.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圓柱體體積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時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等活動讓學習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后學生學習立體圖形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看一看祝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這是一個圓錐體.
2、師:你們能不能用以前的辦法求出這個圓錐體的體積呢?
生:可以,我們可以用排水法來求出它的體積.
師:如果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圓錐體還用這種辦法,會怎樣?
生:能求出來但會很麻煩.
師:很好.那么我們今天就共同研究求圓錐體體積的辦法.(板書課題)
(二)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1、師:同學們,想求圓錐體的體積它會與哪些圖形有關呢?
生:圓柱體
2、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選擇能夠推導出圓錐體體積公式的學具并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小組合作)
學生匯報:我們組選擇一個圓錐體、一個圓柱體和一些水進行實驗.我們發現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5倍多一些.
師:其他種和他們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誰還愿意匯報.
生:我們小組選擇了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圓柱體和一些大米進行實驗我們發現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生匯報:我們小組也選擇了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圓柱體和一些細沙進行實驗.我們把細沙裝滿圓錐體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內,正好倒了三次沒有剩余.我們得出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2、師:為什么你們在實驗的時候都用圓錐體和圓柱體,得到的是兩種不同的結論呢?
生:因為第一組用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所以得到的結論和我們兩組不同。
3、師小結: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存在這樣的關系。即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字母v來表示圓錐體的體積,s表示它的底面積,h表示它的高。v=1/3sh。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 )
(2)圓柱體的體積大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 ( )
(3)圓錐體的高是圓柱體的高的3倍,它們的體積相同。 ( )
2、解決問題
(1)有一個圓柱體它的體積是3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是多少?
(2)有一個圓錐體沙堆,底面積是18平方米,高6米求沙堆的體積?
(3)一個圓錐體的體積是30立方分米,底面積是20平方分米,求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三、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我以高昂的激情,豐富的執教經驗,幽默風趣的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真不失為一節讓人回味的好課。
1、難點分散。
針對學生對圓錐體剛剛有了初步的認識,又有了對圓柱體體積的計算的基礎,對圓錐體的體積的計算沒有充分的認識。教者采用了直觀的導入:出示一個圓錐體,提問:“你認識這個物體嗎?誰能用以前的學習方法,求出它的體積?”學生回答后。教者緊接又發問:“如果是較大的物體怎么辦?”一石激起千層浪,引人入勝的問話,強烈的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進入了學習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