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設計
2、學生匯報并說明:為什么這樣擺?怎樣擺更合理些?
3、教師出示網絡圖。根據這幅關系圖,你可以發現些什么?
小結:我們每學習一個新的圖形計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轉化成一個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的。(板書:轉化)
[簡析: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復習,從自主回憶概念和計算公式入手,緊緊抓住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自己動手擺網絡圖,實現對舊知的重新組織和建構,溝通之間的聯系,同時有機滲透了“轉化”等數學方法。只有這樣使數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理”清知識,學生才容易記憶。]
四、應用,提高能力
1、基礎練習: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只列式,不計算。(第128頁,圖略)
2、火眼金睛。(判斷對錯)
①一個三角形,底6分米,高5分米,它的面積是30平方分米。( )
②一個邊長5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20平方米。( )
③一個圓,直徑是2厘米,它的面積是12.56平方厘米.( )
3、 對號入座。
①邊長是4米的正方形,( )
a周長面積 b 周長面積 c周長面積 d 周長和面積無法比較
②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5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積是( )平方厘米。
a5 b12.5 c 25 d 50
4、走進生活。
老師要給鍋口直徑是0.95米的鍋子做一個木蓋,木蓋的直徑比鍋口直徑大5厘米。木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木蓋的邊沿釘一圈鐵片,鐵片長多少米?
[簡析:練習設計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又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幾個層次的練習抓住了學生的幾種常見錯誤,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標題,學生樂于參與這樣人文化、趣味性的練習,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五、總結,注重體驗
再次出現知識網絡圖。
1、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復習了什么?怎樣復習的?有沒有什么不太明確的地方?
2、回顧:現在你能解決操場問題了吧?課余,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有關數據,去算算看,下午把結果告訴我,好嗎?
六、作業,留有回味。
開放題:下邊的兩條線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條長2厘米,下面一條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據這兩條線段,想象出哪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能分別計算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