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的應用
[資料袋]調查襄樊地區1950年、1960年、1980年、1990年、XX年的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口數并畫出耕地面積、糧食產量,人均耕地面積、人均糧食產量的變化圖,從中你得出了什么結論?[總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課件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教學資源,一方面對所學的統計圖進行了進一步的練習,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和合作意識。(襄樊市長虹路小學 李梅)
垃 圾
——變廢為寶 [教學提示]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師大版式六年級教學下冊第6—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根據表可圖中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問題。 2、通過對廢品回收問題的解決,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應用數學意識。 3、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進一步熟悉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表或圖中提供的信息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具:課件系列 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 1、師;垃圾在我們身邊,隨處可風,若不加以處理會給我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但如果把它們進行合理分類處理,也可以變廢為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環衛工人是如何讓垃圾分類處理的。 2、播放垃圾分類處理情景的錄像,學生觀看。 [評析]: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錄像來創設情景,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二、探究思考 1、師:為了方便群眾、環衛處已把垃圾桶進行了改裝,把一個垃圾桶分為有益和無用的兩個內桶(課件出垃圾桶的畫面,并出示長、寬、高) 2、師:今天我們大家就來一起解決與垃圾有關的數學知識(課件出示教科書p6上面的5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獨立完成。 3、學生做完后在小組內交流、探討、然后每小組派代表在展示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評價正誤。 4、學生在討論、完成過程中,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做題狀況,然后小組匯報完畢,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小結。 [評析]:創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間,并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來解決問題,著實他發揮了學生的才智,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的科書p6下面的試一試,學生先讀題,談談 自己對題意的理解,然后獨立做,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完畢后,全班交流反饋。 2、師:其實,蚯蚓也可以消化許多垃圾,大家想知道嗎?我們來一起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p7的練一練,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完成后加經歸納比較。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做些什么? [評析]:教師不僅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料袋]實踐活動(1)調查一天自己家里丟棄的塑料袋數,并計算出年均每人丟棄的個數。